[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试样加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4442.6 | 申请日: | 2017-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0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广沛;张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试样 加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试样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通过岩石力学试验是认识煤岩体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的途径之一,对于煤矿巷道支护、矿山压力控制、采场顶底板的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岩石力学试验岩石试件一般用岩芯或者岩块加工而成,试件的加工应满足国家“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中的要求。目前常规的岩石试件加工方法,包括岩芯钻取和直线切割与磨削,一般的岩芯钻机钻头是作垂直钻取运动,切割机锯片是固定或只作水平切割运动,对于脆性层状煤岩体,钻取时往往无法取出完整的试样及切割过程中试样易沿层理方向断裂。
因此针对脆性层状煤岩体加工过程中易碎、易开裂的特点,克服现有加工技术的不足,这对于提高岩石试样加工精度、成功率,更好的研究煤岩石的力学性质及相关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情况,迫切需要一种多功能试样加工设备,实现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岩性实验用岩样快速加工,达到精确高效切割不同尺寸岩样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功能试样加工设备,本实用新型在控制机构控制下通过岩样固定机构进行样品固定,利用切割机构进行样品切割,通过定位机构确定样品具体切割路径,最终在四大机构的的高效配合下,实现不同尺寸实验样品的快速精确加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试样加工设备,包括:
岩样固定机构,包括上部蜗轮、下部蜗轮、可动底座、试样固定台、螺母、螺丝、试样夹板、固定底座,所述可动底座通过上部蜗轮、下部蜗轮分别与试样固定台、固定底座丝动连接,所述试样夹板通过螺丝、螺母与试样固定台连接;
切割机构,包括伸展臂、线锯、上部支撑轮、旋转马达、上部往复转动马达、下部往复转动马达、下部支撑轮,所述旋转马达与伸展臂齿动连接,所述线锯分别通过上部支撑轮、下部支撑轮与上部往复转动马达、下部往复转动马达连接;
定位机构,包括承载臂、伸缩千斤顶、横杆,所述横杆通过伸缩千斤顶相互间铰动连接,与承载臂铰动连接;
控制机构,包括中央服务器、电路控制中心、数据线、供压泵、液压油管,所述中央服务器通过数据线与电路控制中心连接,所述电路控制中心通过数据线与供压泵连接,所述供压泵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伸缩千斤顶连接。
优选地,所述可动底座通过上部蜗轮与试样固定台丝动连接,并通过下部蜗轮与固定底座丝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横杆通过伸缩千斤顶进行相互间铰动连接,其两端分别与旋转马达及承载臂连接。
与现有试样加工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述及的多功能试样加工设备,其中可动底座通过上部蜗轮、下部蜗轮分别与试样固定台、固定底座丝动连接实现固定试件的前后左右移动,达到加工矩形试样的目的;在横杆、伸缩千斤顶及承载臂配合下,旋转马达带动伸展臂调动线锯进行岩样的旋转切割,达到加工圆柱形试样目的,最终在各部件配合下实现不同尺寸形状试样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局部结构图。
图中:1-可动底座;2-试样固定台;3-螺母;4-螺丝;5-线锯;6-承载臂;7-上部支撑轮;8- 旋转马达;9-上部往复转动马达;10-伸缩千斤顶支架;11-试样夹板;13-固定底座;14-上部蜗轮;17-横杆;18-下部往复转动马达;19-下部支撑轮;20-下部蜗轮;22-液压油管;23-供压泵;24-数据线;25-电路控制中心;26-中央服务器;27-伸展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部件由岩样固定机构,切割机构,定位机构,控制机构四部分组成。岩样固定机构中,所述可动底座1通过上部蜗轮14、下部蜗轮20分别与试样固定台2、固定底座13丝动连接,所述试样夹板11通过螺丝4、螺母3与试样固定台2连接;切割机构中,所述旋转马达8与伸展臂27齿动连接,所述线锯5分别通过上部支撑轮7、下部支撑轮19与上部往复转动马达9、下部往复转动马达18连接;定位机构中,所述横杆17通过伸缩千斤顶10分别相互间及与承载臂6铰动连接;控制机构中,所述中央服务器26通过数据线24与电路控制中心25连接,所述电路控制中心25通过数据线24与供压泵2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44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