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热炉电极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1556.5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6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宇;刘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吉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1/10 | 分类号: | F27D11/10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22102 | 代理人: | 陈传林,臧广维 |
地址: | 132021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热炉 电极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热炉,是一种矿热炉电极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电极密封装置属矿热炉零部件,主要作用是密封电极把持器的保护屏的周围,防止矿热炉内的烟气泄漏,其密封装置通常采用两种结构:一种是气封式电极密封结构,另一种是扇形密封环式电极密封结构。气封式电极密封结构主要是靠风机通过风管将风打到电极密封装置的密封圈里,用于密封电极把持器的保护屏周围,其结构是:在矿热炉的炉盖4上面设置耐火纤维针刺毯3,密封圈2置于耐火纤维针刺毯3的上面,并通过盖板10固连,密封圈2设置进风口,进风口通过风管与风机密封连接,见图1。扇形密封环式电极密封结构是:在矿热炉的炉盖4上面设置耐火纤维针刺毯3,密封圈2置于耐火纤维针刺毯3的上面,并通过盖板10固连,在电极把持器的保护屏1和密封圈2之间设置扇形密封环5,见图2,扇形密封环与电极把持器的保护屏1之间紧密接触来达到密封的效果。
气封式电极密封结构的缺点就是:第一,它只适用于半密闭炉,不适合用于密闭炉,密闭炉内一旦吹入空气的话,因为空气里含有氧气的缘故会使其爆炸;第二,这种密封形式受炉内压力的影响很大,一但炉况不好,炉内出现大面积塌料,致使压力骤增,而此刻由于塌料产生的烟气就会顺着电极把持器的保护屏1与电极密封装置之间的空隙排出,这种气封装置就起不到密封的效果了。
扇形密封环式电极密封结构克服了气封式电极密封结构的缺点,可以用于密闭炉和半密闭炉,也不怕大面积塌料产生的炉气外溢,主要是扇形密封环5采用的是锡青铜材质,这种材质能够贴合在电极把持器的保护屏1上,进而达到密封效果。存在的缺点就是,它对扇形密封环5与保护屏1之间接触面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而保护屏1是焊接件,在焊接过程当中,保护屏1的外表面圆度很难保证,这就会影响到密封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降低保护屏加工难度、密封可靠性更好、安装拆卸更方便的矿热炉电极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矿热炉电极密封结构,它包括耐火纤维针刺毯、密封圈和压板,所述矿热炉的炉盖上面、保护屏的外侧设置盖板,在炉盖和盖板之间、由下至上依次设置耐火纤维针刺毯、密封圈和压板,所述密封圈为两个密封半圈,两个密封半圈之间的水路通过U型管连通,密封圈的外侧分别设置固连为一体的侧固定板和耳板座,其特征是:在所述保护屏和密封圈之间还设置柔性密封环。
所述柔性密封环的结构是:它包括云母板、两个柔性密封圈和压圈,所述云母板的上面设置两个柔性密封圈,压圈置于两个柔性密封圈之间,从而构成柔性密封环。
所述柔性密封圈为石棉绳或者陶瓷纤维绳。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方法是:将耐火纤维针刺毯置于炉盖上面、保护屏外侧进行找平,再将两个密封半圈组成的密封圈置于耐火纤维针刺毯上面,两个密封半圈之间的水路通过U型管连通,然后在密封圈与保护屏之间依次放入云母板、一个柔性密封圈、压圈和另一个柔性密封圈,之后在密封圈的上面放上压板,最后将盖板放在压板上面,用螺钉顶紧压板进行紧固,安装好密封装置后,将密封装置密封圈外侧的侧固定板与固连在炉盖上面的调心装置固连,调整密封装置与保护屏之间的间隙,再将密封装置密封圈外侧的耳板座与固连在炉盖上面的限位装置固连,以限制密封装置与保护屏之间的相对位置,确保密封装置与保护屏之间位置准确,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调心装置和限位装置共同确保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柔性密封环具有的弹性能够适应保护屏的外侧形状,实时保持密封圈与保护屏、压板与保护屏处于密封状态,既降低了保护屏的加工精度要求,又保证了密封效果,具有降低保护屏加工难度、密封可靠性更好、安装拆卸更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 为现有技术的气封式电极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2 为现有技术的扇形密封环式电极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矿热炉电极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矿热炉电极密封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4的B-B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吉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吉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15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