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医定向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1334.3 | 申请日: | 201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01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金珠;汤春琳;裴建;陆瑾;徐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融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M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31283 | 代理人: | 薛琦,罗洋 |
地址: | 20182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医 定向 治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定向治疗装置,尤其是眼部区域中医定向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眼为宗脉之所聚,脏腑精气通过经络上滋于目而视物精明。眼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有密切关系。《灵柩·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晴。”从经络循行的路径来看,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眼发生着联系。运用针灸及其他的中医外治法刺激或作用于眼部区域,可以很好的治疗相关的眼部疾患,也可治疗与脑有关的其他疾患,比如失眠,脑中风后μ遗症,头痛等。皮肤主要由三层组成,主要分为表皮层、角质层以及真皮层。其中角质层是一种死组织,无血管和神经,角质层的厚度大约为10~20μm,主要对药物的吸收有屏障作用。表皮层位于外皮下距离约为50~100μm,表皮层中含有少量的活细胞和神经,不含有血管。真皮层则是三种皮肤层最深位置,它含有大量的活细胞、血管以及神经。
由于眼球存在血-眼屏障,目前眼部的局部治疗可以减少血-眼屏障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尤其是穴位水针治疗对透过血-眼屏障,提高眼内药物浓度发挥药物作用有一定意义。目前,中医药物治疗时由于无法控制针的插入距离,有时会无法穿透角质层,使得药物治疗无法吸收,造成治疗失败;有时还会使得针插入到真皮层,造成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且形成疼痛感。因眼眶组织疏松,血管、神经较多,且上通于脑,不慎可刺伤神经或出血。这也是针灸或穴位注射操作重尤为审慎的方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继承针灸或局部药物治疗的优点,也可避免因操作不慎引起的出血、或误伤神经等缺陷,提供一种中医定向治疗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中医定向治疗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有一外罩部、至少一个微针治疗层,所述微针治疗层粘接于所述外罩部的内侧,且所述微针治疗层用于对穴位的针灸刺激与定向治疗。
较佳地,所述微针治疗层包括有一粘接层、若干个微芯片治疗器,所述粘接层粘接于所述外罩部,所述微芯片治疗器的一侧粘接于所述粘接层,所述微芯片治疗器的另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针头。
较佳地,所述微针治疗层还包括有一壳聚糖薄膜层,所述壳聚糖薄膜层粘接于所述粘接层。
较佳地,若干个所述针头呈方形阵列分布,且所述针头的长度为200μm,所述针头的高度为100μm。
较佳地,所述外罩部包括有一罩体、若干个固定带,若干个所述固定带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罩体的两端,若干个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之间相互可拆卸连接。
较佳地,所述罩体包括有一覆膜层、一第一无纺布层,所述第一无纺布层设置于所述覆膜层与所述微针治疗层之间,所述粘接层的两侧均设有压敏胶层。
较佳地,所述中医定向治疗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透药敷贴层,所述透药敷贴层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外罩部,且所述透药敷贴层设置于所述外罩部和所述微针治疗层之间。
较佳地,所述外罩部还包括有至少一个固定层,所述固定层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罩部的内侧,且所述固定层与所述外罩部之间形成有一容纳腔,所述透药敷贴层设置于所述容纳腔。
较佳地,所述固定层包括有一第二无纺布层。
较佳地,所述透药敷贴层包括有碳纤维层或湿热敷层或药物层。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1、针灸刺激效果好,避免出血、误伤神经、避免感染。
2、针灸刺激,定向透皮吸收,避免首过效应,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3、安全、方便。
4、可单一、可组合的综合治疗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中医定向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中医定向治疗装置的微针治疗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中医定向治疗装置的微针治疗层的微芯片治疗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中医定向治疗装置的外罩部及透药敷贴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中医定向治疗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外罩部1,罩体11,固定带12,固定层13,容纳腔14
微针治疗层2,粘接层21,微芯片治疗器22,针头221
壳聚糖薄膜层23
透药敷贴层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融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未经上海融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13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灸诊室用多功能支架
- 下一篇:一种腰间盘突出治疗针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