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用改底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9982.5 | 申请日: | 201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7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景艳侠;何瑞;袁力;吴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通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10 | 分类号: | A01K63/1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2 | 代理人: | 谢一平,曾克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用 改底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渔业中改善塘底环境的改底机,特别是一种两用改底机。
背景技术
在渔业养殖的过程中,大量的氮残留在残饵、粪便等物质中,沉于塘底,在塘底长期缺氧的情况下,塘底的氮进行各种生化反应,释放有害物质。有害物质超过一定水平会危害水产品生长,甚至造成死亡,所以需要定期对水底淤泥进行处理。
传统清除淤泥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大型固定的机械设备对淤泥进行吸出清理。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为CN202039402,公开日为2011年11月16日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底淤泥清除装置,它包括抽吸泵,该抽吸泵的入口上由抽吸管依次串联连接一旋流泥水分离器和抽吸罩,出口由排水管与射流喷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吸罩为一内径大于抽吸管内径的圆柱筒,其上头向内收缩并与抽吸管对接,下头为向内收缩的抽吸口,中部形成砂石沉降区;所述射流喷嘴伸进抽吸罩并延伸至所述的抽吸口的中央。该装置可清除水底淤泥并将砂石保留在原地。但是随着清淤要求的提高,也出现了一些采用活动吸泥口进行吸泥的装置,主要采用活动吸泥口方式,但还是固定方式,受吸泥区域限制。后来还出现了一些可以活动的吸泥装置,但结构都较为复杂,而且功能单一,不能完成清淤和改底两种任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安装清淤管的两用改底机,整体体积小,重量轻,可在水面灵活移动,适应不同面积和深度的池塘,根据塘底淤泥的情况,可选择使用清淤功能或者改底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两用改底机,包括浮船、机架,所述机架与浮船连接,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吸淤管,水泵的出水口与出水管连接,出水管上端与喷污口可拆卸连接或者与清淤管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浮船有两个,并排间隔设置,所述水泵位于两个浮船之间。
优选的,两个浮船的外侧均连接有水下推进器,所述水下推进器外围设有金属防护网,所述金属防护网与机架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喷污口包括喷头、连接部、接头,所述喷头、连接部、接头从上至下依次连通,喷头内侧壁为倒锥面,所述接头下端与出水管上端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喷头的侧壁设有夹层,所述夹层的下部与喷头内腔连通,所述喷头的顶面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与夹层连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罩住水泵,所述防护盖位于浮船上方,所述出水管穿过防护盖的顶面。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控制浮船运动和水泵工作的控制箱,所述控制箱通过电缆与水下推进器和水泵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设有控制浮船运动的操作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电缆上间隔固定有若干浮漂。
优选的,所述吸淤管的下端连接吸淤口,所述吸淤口装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具有清淤和改底两种功能。当塘底淤泥沉积过多,需要清理转移,可安装清淤管将塘底淤泥输送到其他区域进行处理。当塘底淤泥沉积量少,仅需改变底部环境时,可安装喷污口将塘底淤泥直接喷洒出来,可将底泥中的还原物质快速氧化,让有毒有害物质快速飘散,以增加底层泥土的溶氧。同时,底泥降落到池塘后又可与中、上层水体中的饱和溶氧解除使得泥土继续被氧化,以达到快速提高底泥的氧化性。此外,在物理扬洒作用的同时还可把底泥中不易释放的可溶性营养盐释放到水体中,对提高池塘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好氧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最终达到提高池塘初级生产力和水体自净力的综合效果。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移塘、操作都非常方便,可在水面灵活移动。
3、本实用新型可适应不同面积和深度的池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轴向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吸淤口,2吸淤管,3水泵,4水下推进器,5浮船,6防护盖,7喷污口,8清淤管,9控制箱,10出水管,11电缆,12浮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通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通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99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路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显示设备和校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