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偏转支撑的活检取样探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7531.8 | 申请日: | 201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6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方永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永爱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青岛申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43 | 代理人: | 戴武军 |
地址: | 2627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偏转 支撑 活检 取样 探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肿瘤的活体取样探针,具体的说是一种带有偏转支撑的活检取样探针。
背景技术
多种肿瘤的诊断通常需要提取活体组织细胞标本,通过对活体组织细胞标本的化验最终确定病变的性质。直肠等部位的肿块表面常有变性坏死,常规的活检器械只能提取肿块表浅部位的坏死组织,不具备检验条件,造成病理诊断困难。申请号为8510397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直肠肿块活检深部取样针》,该取样针是空心的,附有活动针芯,针尖呈斜面,锐利,顶端封闭,近针尖处有益获取组织标本的钩形槽缺,钩缘锋利。使用时,在直肠镜直视下,将此针刺入肿块深部,将针尖向沟槽方向稍稍加压,拔出针尖,肿块深部的活体组织标本就卡在其槽缺中。虽然如此,但在实际使用中,该取样针需要穿过直肠镜使用,为了便于观察,直肠镜的内径远大于取样针的直径,取样针周围没有支撑物,悬空操作取样针不仅影响进针的准确性,同时,在将针尖向沟槽方向加压的时候缺少支撑点,用力大小不容易掌握,用力太小则不容易钩住活体组织,用力太大则容易弄弯针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进针和取样时具有支点助力的带有偏转支撑的活检取样探针。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偏转支撑的活检取样探针包括针头、针杆和手柄,所述针杆固定连接在针头和手柄之间,针头和针杆的衔接处设有钩形槽缺,所述针杆的外壁上套装有透镜,所述透镜滑动安装在窥管的内腔中,透镜的直径匹配窥管的内径。
所述针杆为空心圆管,所述针头为实心圆柱针状体,针头的外径与针杆的外径相等,所述钩形槽缺与针杆的内腔连通;所述透镜为凸透镜,透镜的外圆周嵌装有胶圈,所述胶圈填充在透镜与窥管的内壁之间。
所述窥管为薄壁圆管状结构,窥管近手柄的一端设置有喇叭口。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该活检取样探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进针和取样时依靠透镜作为支点助力,进针和取样动作更准确,调整合适的位置以后,凸透镜还可以放大取样部位的图像,方便视觉观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探针偏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偏转支撑的活检取样探针包括针头1、针杆2和手柄3,三者同轴一字排列;所述针杆2固定连接在针头1和手柄3之间,针头1和针杆2的衔接处设有钩形槽缺4,针头1插入肿块以后,稍微向钩形槽缺4方向偏转,然后拔出针头1,锋利的有钩形槽缺4可以将部分组织标本撕裂,撕裂的组织标本留在钩形槽缺4中,随探针取出,用于医学检验。
图1实施例中,所述针杆2为空心圆管,所述针头1为实心圆柱针状体,针头1的外径与针杆2的外径相等并连接成为一体,所述钩形槽缺4与针杆2的内腔连通;这样,取到的组织标本留在针杆2的内腔靠近钩形槽缺4的位置,可以方便检验的时候从钩形槽缺4中取出检材。当然,针头1也可以制成空心结构,此时优点是可以取得更多的用于检验的组织标本,缺点是组织标本会滑入针头1的空腔中,不容易取出。
所述针杆2的外壁上套装有透镜6,所述透镜6滑动安装在窥管5的内腔中,透镜6的直径匹配窥管5的内径。所述窥管5为薄壁圆管状结构,窥管5近手柄3的一端设置有喇叭口8。直肠取样时,将该窥管5插入直肠中,为探针取样提供操作空间;喇叭口8留在体外,可以避免窥管5全部滑入体内,难以取出。
透镜6起到支撑针杆2的作用,使进针动作更稳定,取样时可以使针头1准确刺进肿块部位,提高取样的准确性;另外,如图2所示,将针头向钩形槽缺4的方向偏转的时候,有了透镜6的支撑作用,用力的准确性大为提高,可以避免用力不足取不到样本或者用力过大弄弯针杆的问题。透镜6可以允许光线通过,不妨碍操作时直视取样。
所述透镜6可以采用普通的柱状透镜,也可以采用如图1、图2所示的凸透镜,透镜6的外圆周嵌装有胶圈7,所述胶圈7填充在透镜6与窥管5的内壁之间。胶圈7具有一定的弹性,一方面可以避免透镜6与窥管5直接摩擦,另一方面又可以为透镜6的偏转提供一定的活动间隙。凸透镜可以将取样部位的图像放大,方便直视操作。
取样时,首先将窥管5插入人体,根据肿块的部位的深浅,将透镜6滑动到针杆2的适当位置,然后将透镜6和探针一起插进窥管5,同时通过窥管5内的透镜6观察针尖1的位置,直到针尖1刺入肿块,然后推动手柄3使针尖1向钩形槽缺4的方向施压,退出探针即可在钩形槽缺4中带出部分组织标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永爱,未经方永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75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