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攀岩式乳腺癌术后患肢上抬功能恢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5449.1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4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江滢;李兴琴;杜旖旎;韦妮娜;周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滢 |
主分类号: | A63B23/12 | 分类号: | A63B23/12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52102 | 代理人: | 陈源鸿 |
地址: | 5630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攀岩 乳腺癌 术后 患肢上抬 功能 恢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攀岩式乳腺癌术后患肢上抬功能恢复装置。
背景技术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主要由出血、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及患侧上肢抬举受限等。乳腺癌根治术后,由于淋巴系统受到破坏,来自臂部的淋巴回流不畅或头静脉结扎,造成蛋白质聚积于组织中,使渗透压升高,吸收水分而引起患肢淋巴水肿。且术后患者由于惧痛,一般均拒绝主动活动患侧上肢,导致上肢长时间不张开,影响患侧上肢的张开功能,使患者承受较大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传统的爬墙锻炼是由医护人员口述指导和患者手指无指征摸爬,无章可循,缺乏观察锻炼效果的可测性指标,功能锻炼持续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攀岩式乳腺癌术后患肢上抬功能恢复装置。
一种攀岩式乳腺癌术后患肢上抬功能恢复装置,包括面板、支点A、支点B、凹点、挂环,所述面板上设有两组以上由支点A和支点B构成的支点组;所述的支点A和支点B之间横向间隔距离为3-4cm,支点A上平面和支点B上平面之间垂直高差距离为3-4cm;所述支点组与支点组之间高差距离为6-8cm;所述支点A和支点B上均设有凹点;所述面板顶部设有挂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避免熟手患者手臂不张开的现象,利于患侧上肢功能的康复锻炼,有助于腋窝皮瓣下积液的排出,从而使康复后的上肢恢复原有功能,缩短康复周期,减轻手术带来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攀岩式乳腺癌术后患肢上抬功能恢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板、2-支点A、3-支点B、4-凹点、5-挂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攀岩式乳腺癌术后患肢上抬功能恢复装置,如图1所示:它包括面板1、支点A2、支点B3、凹点4、挂环5,所述面板1上设有两组以上由支点A2和支点B3构成的支点组;所述的支点A2和支点B3之间横向间隔距离为3-4cm,支点A2上平面和支点B3上平面之间垂直高差距离为3-4cm;所述支点组与支点组之间高差距离为6-8cm;使用时两个手指分别在支点A2和支点B3上交替向上运动,从而实现患侧上肢功能的康复锻炼,有助于腋窝皮瓣下积液的排出,从而使康复后的上肢恢复原有功能,缩短康复周期,减轻手术带来的痛苦;所述支点A2和支点B3上均设有凹点4,凸点4可以将手指放入,这样手指不易滑出;所述面板1顶部设有挂环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滢,未经江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54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