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肾内科用透析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4628.3 | 申请日: | 201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4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辛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辛克明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A61M1/28;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科 透析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肾内科透析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肾内科用透析导管。
背景技术
透析是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透析疗法是使体液内的成分(溶质或水分)通过半透膜排出体外的治疗方法,一般可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
腹膜透析室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利用重力作用将配置好的透析液经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这样,在腹膜两侧存在溶质的浓度梯度差,高浓度一侧的溶质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弥散作用);水分则从低渗一侧向高渗一侧移动(渗透作用)。通过腹膜透析液不断地更换,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
腹膜透析导管是长期插入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腹腔内进行腹膜透析的导管,是透析液在腹腔中持续双向流动的重要通路。现有的腹膜透析导管存在以下缺陷:1.导管头为橡胶材质不便于导管的进入,且由于腹腔内粒状物的沉积容易堵塞导管,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2.传统的导管外接口通过简单的塞状体进行密封,密封效果差,容易造成细菌的侵入,造成交叉感染,影响透析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腹膜透析导管存在以下缺陷:1.导管头为橡胶材质不便于导管的进入,且由于腹腔内粒状物的沉积容易堵塞导管,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2.传统的导管外接口通过简单的塞状体进行密封,密封效果差,容易造成细菌的侵入,造成交叉感染,影响透析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肾内科用透析导管,通过设置螺旋状的导管头,减小进管阻力,同时在导管头上设置充气立柱,避免腹腔内粒状物的沉积堵塞透析孔;再加之导管外接口处的充气密封层和螺旋消毒帽,增强密封消毒效果,避免交叉感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肾内科用透析导管,包括导管头、管体、导管外接口,所述导管头外壁为具有外螺纹的圆管状结构,外螺纹的结构方便螺旋进管,比起直插式的进管方式摩擦阻力更小,进管更加顺畅;外螺纹上设有若干透析孔,导管头的外壁为充气层,在透析孔的间隙处设有若干立柱,立柱与充气层相通,充气层另一端与充气管相通,充气管通过管体一侧的充气管口延伸至透析导管外,充气管与充气管口密封连接,在进管时先不充气,立柱贴合在导管头上,方便进管,进管后通过充气管给立柱充气,使得在导管头上形成立柱,避免腹腔内粒状物的沉积堵塞透析孔;导管头端部内壁设有内螺纹,与过滤头或堵头活动螺纹连接,过滤头为前端开口,开口处设有滤网的弧形头,透析液除了从透析孔处进行透析,还可通过过滤头进行溶质交换,透析效率高,同时弧形头的设计使得导管头不会给病人带来刺痛感,更加实用;在发生堵塞情况后,还可以将透析导管取出后,取下过滤头、安装上堵头,然后处导管外接口处充气,利用气体的压力将异物从透析孔冲击出,延长透析导管的使用寿命;管体一端与导管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接入口与导管外接口相连;导管外接口内壁设有充气密封层,充气密封层为连接在导管外接口内壁的环状充气层,充气口通过管道设于导管外接口一侧,充满气后的内径与导管外接口相同,在连接透析导管时,先不充气,当透析导管插入导管外接口后,对充气密封层进行充气,将导管外接口密封住,防止进入空气中的杂质,在透析完后,取出透析导管,将充气密封层充满气体,封闭导管外接口,防止污染,在取出和放入透析管时,也可以边操作边充气,密封性更好;充气密封层外为螺旋消毒帽,螺旋消毒帽与导管外接口通过螺纹连接,与充气密封层连接处为医用海绵层,医用海绵层与螺旋消毒帽内的消毒液腔相通,一方面通过螺旋消毒帽进一步密封导管外接口,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消毒液腔内的消毒液对充气密封层表面进行消毒,避免感染。
进一步的,管体上设有流速控制器,控制透析流速。
进一步的,管体上设有固定翼,便于固定透析导管。
进一步的,透析孔的直径为0.5mm,相邻两透析孔的间隙为0.5mm,立柱的直径为0.2-0.3mm,长0.1-0.2mm,该尺寸的设定使得既可以满足进管时立柱贴合在导管头表面,又满足进管后确保立柱充气后会充分立起来不会贴合在透析孔表面影响透析。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辛克明,未经辛克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46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