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套管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1972.7 | 申请日: | 201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01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丁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14;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套管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双套管在病房使用中需要负压,双套管通过连接管与负压瓶连接,目前临床负压瓶的连接管用夹子夹在被子上,患者拉扯被子会是连接管松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套管引流装置,能够使双套管和负压瓶稳定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双套管引流装置,包括双套管、连接管和负压瓶和负压吸引器,双套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的外管套在所述内管的外部,连接管连接内管;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负压瓶,负压瓶与负压吸引器连接;所述外管的后端设置有环形腔,外管的侧壁还设置有多个纵向设置的液体通道;液体通道的一端与环形腔连通,另一端为出液口;所述的外管上连接有一注射管,注射管的一端与环形腔连接,另一端与注射器连接;所述内管的前端设置有多个引流孔;
所述的引流装置还包括连接管固定装置,所述的连接管固定装置包括床沿挂扣和设置在床沿挂扣上的管夹;所述的床沿挂扣为可拆卸的组装结构,包括U 型的上拼接板和L型的下拼接板,上拼接板的外侧设置有插孔,下拼接板上设置有与插孔配合的连接柱;
所述的下拼接板上设置有管夹;所述的管夹包括左夹片和右夹片;左夹片和右夹片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可供食指和拇指伸入的套环;所述的左夹片和右夹片通过第一扭转弹簧与下拼接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床沿挂扣上还设置有防滑脱装置,包括防脱槽和卡件;所述的防脱槽设置于插孔的两侧;所述的连接柱包括下部的柱体和上部的椎体;椎体的两侧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卡件,所述的卡件通过第二扭转弹簧安装于椎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双套管引流装置的双套管便于注入冲洗液和消毒液等,冲洗液和消毒液入口通道有多个,防止堵塞;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将连接管固定在床沿上,避免连接管随意移动使连接头出松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套管的剖视图。
图3为挂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A的放大图。
图5为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套管引流装置,包括双套管1、连接管2和负压瓶3和负压吸引器4,双套管包括内管11和外管12,外管套在所述内管的外部,连接管2连接内管11;连接管2的另一端连接负压瓶3,负压瓶3与负压吸引器4连接;外管的后端设置有环形腔13,外管的侧壁还设置有多个纵向设置的液体通道14;液体通道的一端与环形腔连通,另一端为出液口15;所述的外管上连接有一注射管16,注射管16的一端与环形腔13连接,另一端与注射器16连接;内管的前端设置有多个引流孔17;
引流装置还包括连接管固定装置5,所述的连接管固定装置包括床沿挂扣和设置在床沿挂扣上的管夹;床沿挂扣为可拆卸的组装结构,包括U型的上拼接板51和L型的下拼接板52,上拼接板51的外侧设置有插孔53,下拼接板上设置有与插孔配合的连接柱54;
下拼接板52上设置有管夹55;管夹包括左夹片551和右夹片552;左夹片和右夹片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可供食指和拇指伸入的套环553;左夹片和右夹片通过第一扭转弹簧554与下拼接板连接。
床沿挂扣上还设置有防滑脱装置,包括防脱槽56和卡件57;防脱槽设置于插孔53的两侧;连接柱包括下部的柱体541和上部的椎体542;椎体542的两侧设置有凹槽543,凹槽543内设置有卡件57,卡件57通过第二扭转弹簧544 安装于椎体542上。
病床的床沿为矩形板;上拼接板置放在矩形板,骑跨在矩形板上,通过插孔与连接柱的配合将L型的下拼接板拼装在上拼接板上,下拼接板的底边抵住床沿的下表面。然后用管夹夹持连接管,在夹持时,食指和拇指深入套环57,食指和拇指用力分开,使得左夹片和右夹片分离,管夹打开即可放入连接管。
本实用新型的卡件57初始位置为水平设置,在第二扭转弹簧的作用下可以向上和向下翻转,将连接柱推入插孔,在插孔侧壁的作用力下,卡件57向下翻转进入椎体542两侧的凹槽内,使得连接柱顺利进入插孔,到达插孔内的防脱槽591的位置时,插孔侧壁的作用力消失,在扭转弹簧的作用力下卡件恢复原始位置,卡入定位槽内,实现定位;需要拿下挂扣时,用力抽拉下拼接板,在外力作用下,连接柱往后运动,在插孔侧壁和扭转弹簧的配合下卡件向上翻转,便于连接柱脱离插孔,即可将下拼接板与上拼接板分离。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19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地用废品预处理装置
- 下一篇:双腔可冲洗硬膜下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