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贴膜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1765.1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1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戴百艺;陈旭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鑫华冠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1B70/86 | 分类号: | B31B70/8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4309 | 代理人: | 刘辉,廉红果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贴膜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袋制备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贴膜机。
背景技术
现有塑料袋的手提孔位置强度较弱,容易在手提孔位置发生严重的拉伸变形,甚至断裂。常见的做法是在塑料袋体内的手提孔位置加封一层塑料膜,以加强该部位的抗拉伸强度,但目前该加封工序几乎都在塑料袋成型后进行,并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加封,效率极为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贴膜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贴膜机,用于在塑料袋的手提孔位置加封加强膜,包括:
机架;
安装在机架上用于输送加强膜的送料机构,包括若干辊轴与一对滚轴,两卷加强膜经展开后以叠加的形式经滚轴输出;
安装在机架上的分隔台,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隔台与托板,将送料机构输出的叠加的加强膜分隔成上下两层;
安装在机架上的裁切机构,为呈上下对称设置的两组热切刀,用以对经分隔台输出的上下两层加强膜进行裁切;
吸附台,其呈中空结构,其上下端面设有气孔,经抽气设备抽取其腔体内的空气后将位于其上下端面并经裁切后的加强膜片吸附在其上下端面上;
吸附台移送装置,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气缸及固定在气缸推杆上的支架,所述吸附台安装在支架上以将其吸附的加强膜片推入用于制备塑料袋袋体的两层塑料膜之间;
安装在机架上的热封装置,为呈上下对称设置的两组热封压板,当吸附台及其吸附的加强膜片被推入用于制备塑料袋袋体的两层塑料膜之间时,两组热封压板将上下两层加强膜片分别与所述两层塑料膜粘结在一起。
进一步地,还包括对称设置在吸附台原始位置上下方的压板,所述压板由固定在机架上的气缸驱动,其将经分隔台分隔后的上下两层加强膜压在吸附台后,所述裁切机构对加强膜进行裁切。
更进一步地,压板偏向所述热封装置的那侧设有感应器,当加强膜被输送至所述吸附台时,所述感应器采集到相关信号。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隔板,对用于制备塑料袋袋体的两层塑料膜进行分隔,以使吸附台顺利进入其中。
进一步地,所述辊轴的数量为3个,呈三角布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在塑料袋的制备过程中即可自动完成加强膜的加封,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制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其中吸附台5处于原始位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附台与吸附台移动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压板8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其中吸附台5被推送至工作位置;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图4及图5所示,一种自动贴膜机,用于在塑料袋的手提孔位置加封加强膜,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1上用于输送加强膜的送料机构2、安装在机架上的分隔台3、安装在机架上的裁切机构4、吸附台5、吸附台移送装置6、安装在机架上的热封装置7、由气缸驱动的压板8以及用于分隔袋体的隔板9。
其中,送料机构2包括若干辊轴21、一对滚轴22以及两根物料轴23,本实施例中辊轴21的数量为三根,呈三角形分布,两卷加强膜分别通过两根物料轴23放置在机架1上,两卷加强膜的伸出端以叠加的形式缠绕在辊轴21上并经滚轴22牵引输出。两根滚轴22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其中一根滚轴22的轴端通过同步带与电机24的输出轴相连以获得驱动力。
分隔台3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隔台31与托板32,其将送料机构2输出的叠加的加强膜分隔成上下两层;
裁切机构4由呈上下对称设置的两组热切刀41及气缸42组成,热切刀41在固定在机架1上的气缸42的控制下动作,用以对经分隔台3输出的上下两层加强膜进行裁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鑫华冠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鑫华冠塑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17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