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动解锁的快速逃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9807.8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8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黄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2B1/06 | 分类号: | A62B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解锁 快速 逃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逃生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气动解锁的快速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建筑技术以及人口的快速发展,建筑层数越来越高,高度也随之增加。高层建筑面临紧急情况时,如火灾、地震以及恐怖袭击等,如何做到人员的快速疏散逃生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目前,各个国家的人对于高层建筑逃生都很重视,他们也都发明了各种逃生装置。例如日本的自垂救生索、英国的尼龙膜充气袋、德国的逃生艇、中国的双吊篮高层建筑逃生装置和高楼逃生器等。自垂救生索以及常见的阻尼式高楼逃生器均面临逃生速度慢、逃生人员需要进行必要的操作以及绳索之间互相缠绕等降低逃生几率的问题;双吊篮高层建筑逃生装置也包含摩擦降速装置也限制了逃生速度以及维护困难;尼龙膜充气袋不适合高层逃生;逃生艇构造和安装复杂,不适合家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气动解锁的快速逃生装置,简化逃生人员的操作程序,提高逃生成功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气动解锁的快速逃生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刚性延伸装置、柔性绳索、缓冲气动解锁装置和绳索;其中固定装置固定安装在外部窗台栏杆上;刚性延伸装置固定安装在固定装置的底部;柔性绳索与刚性延伸装置的下端固定连接;缓冲气动解锁装置固定安装在柔性绳索的下端;绳索固定安装在缓冲气动解锁装置的底部;
在上述的一种气动解锁的快速逃生装置,所述刚性延伸装置沿固定装置与外部窗台栏杆连接位置延伸0.5-1m。
在上述的一种气动解锁的快速逃生装置,所述的缓冲气动解锁装置包括密封腔体、弹簧支撑部件、弹簧、抽气活塞、进气门、排气密封腔体和排气活塞;其中,弹簧支撑部件、弹簧、抽气活塞、进气门、排气密封腔体和排气活塞均设置在密封腔体的内部;弹簧支撑部件竖直固定安装在密封腔体内部的顶端;排气密封腔体固定安装在密封腔体内部的顶角处;进气门固定安装在密封腔体内部的另一处顶角处;排气活塞水平固定安装在弹簧支撑部件和排气密封腔体之间;弹簧轴向竖直的固定安装在排气活塞上;弹簧的底端与抽气活塞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气动解锁的快速逃生装置,所述弹簧支撑部件包括两个竖直平行的支撑杆;排气活塞水平穿过两个竖直的支撑杆;弹簧固定在两个竖直的支撑杆之间的排气活塞上。
在上述的一种气动解锁的快速逃生装置,抽气活塞的面积大于排气活塞的面积。
在上述的一种气动解锁的快速逃生装置,所述弹簧和排气活塞连接处为三角形柱状销。
在上述的一种气动解锁的快速逃生装置,所述弹簧的刚度系数为柔性绳索的刚度系数的28-32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弹簧来实现下降速度的降低,提高了操作便宜性,缩短了逃生时间,实现了自动减速功能;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气动解锁装置,提高了解锁成功几率,实现了自动解锁功能,逃生人员着陆后与逃生索自动分离;
(3)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三角形柱状销连接弹簧和弹簧支撑部件,降低了销体与弹簧支撑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实现了弹簧和弹簧支撑部件之间的快速可靠的脱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逃生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气动解锁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逃生装置示意图,由图可知,一种气动解锁的快速逃生装置,包括固定装置1、刚性延伸装置2、柔性绳索3、缓冲气动解锁装置4和绳索5;其中固定装置1固定安装在外部窗台栏杆上;刚性延伸装置2固定安装在固定装置1的底部;柔性绳索3与刚性延伸装置2的下端固定连接;缓冲气动解锁装置4固定安装在柔性绳索3的下端;绳索5固定安装在缓冲气动解锁装置4的底部;
其中,刚性延伸装置2沿固定装置1与外部窗台栏杆连接位置延伸0.5-1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98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