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治理用混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9216.0 | 申请日: | 2017-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5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杨阿楠;徐英侠;任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阿楠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C02F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110024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治理 用混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污水治理用混酸装置。
背景技术
pH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当pH值趋于0时,溶液酸性越强,反之,pH值趋于12时,溶液碱性越强,pH值为7左右时,溶液趋于中性。常见的污水综合治理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化结合方法及生物方法等等。污水治理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进行,否则达不到特定的治理效果。例如:对废水进行酸化吹脱处理,原废水pH值为中性或碱性,需要将pH值调节至酸性,以达到酸化吹脱的效果。污水进行pH值调节时需要加入酸,此时,污水与酸的充分混合至关重要,若混合不均匀,将会降低下一阶段的反应设备的停留时间,严重影响污水治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治理用混酸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治理用混酸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为球形壳体,罐体的内侧中部设有网状球壳,所述网状球壳的左端连通设置有左转轴,左转轴的内侧设有若干第二搅拌叶,左转轴的左端从罐体的左侧壁转动穿出,所述左转轴的左端通过旋转接头与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的上侧还连通设置有进酸管,进水管的下侧设有水管支架,水管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罐体上,所述网状球壳的右端固定设置有右转轴,右转轴的右端从罐体的右侧壁转动穿出,右转轴的右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下侧设有电机支架,电机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罐体上,所述网状球壳的内侧均匀设有若干搅拌杆,所述网状球壳的外侧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多个第一搅拌叶,所述罐体的底部外圈设有多个支撑腿,所述罐体的底部中间连通设置有排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转轴为圆柱形筒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搅拌叶为矩形结构,且第一搅拌叶于网状球壳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三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杆于网状球壳的内侧呈指向网状球壳球心辐射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搅拌叶为矩形结构,且第二搅拌叶于左转轴的内侧顶部和底部均匀交错设置有多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进水管和进酸管配合向左转轴内通入一定配比的水体和酸液,控制驱动电机工作,右转轴、网状球壳和左转轴同时发生转动,通过左转轴内的第二搅拌叶可对混合液进行一次搅拌,后混合液进入到网状球壳内,通过网状球壳内的搅拌杆可对混合液进行二次搅拌,混合液流出到网状球壳的外侧,通过第一搅拌叶可对混合液进行三次搅拌,且混合液通过网状球壳时,同样具有一定的混合效果,混合后的水体通过排水管排出到下一阶段污水处理工艺,整个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混酸效果好、效率高,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左转轴的剖视图。
图中:1-电机支架,2-驱动电机,3-右转轴,4-第一搅拌叶,5-网状球壳,6-搅拌杆,7-左转轴,8-旋转接头,9-进酸管,10-进水管,11-水管支架,12-支撑腿,13-排水管,14-罐体,15-第二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阿楠,未经杨阿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92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壤修复循环式混药设备
- 下一篇:一种自动泡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