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燃气采暖热水炉或燃气热水器的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9193.3 | 申请日: | 2017-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8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婉平 |
主分类号: | F24H9/00 | 分类号: | F24H9/00;F28D9/00;F28F9/00;F28F9/26;F28F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燃气 采暖 热水炉 燃气热水器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燃气采暖热水炉或燃气热水器的换热器,尤其是涉及应用于燃气采暖热水炉或燃气热水器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燃气采暖热水炉的全预混冷凝换热器一般是圆筒形或方形的。圆筒形的冷凝换热器当用不锈钢来制造时,由于不锈钢的导热效数较低,造成换热器的体积较大,并且一般是用管状或扁管状的不锈钢管绕圈而成,并且由于不锈钢较难加工,所以成本反而较高。由于圆筒形的全预混换热器易于安装,易于组合,为克服这些缺陷,我们对燃气采暖热水炉或燃气热水器的换热器进行了研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适用于燃气采暖热水炉或燃气热水器的换热器,它能有效地对解决圆筒形的冷凝换热器需使用管状或扁管状的不锈钢管绕圈制造的难题,并且制造工艺简单,容易保证可靠性且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应用于燃气采暖热水炉或燃气热水器的换热器,换热器包括前壳(1)、后壳(2)、圆形主换热体(3)、次换热体(4),前壳(1)与后壳(2)之间的边沿围闭连接有卷筒壳(5),卷筒壳(5)通过前壳(1)、后壳(2)将圆形主换热体(3)、次换热体(4)包裹在卷筒壳(5)内;所述前壳(1)内设有若干级用于水流单向过渡流通的前水流过渡水腔(11);所述后壳(2)内设有若干级用于水流单向过渡流通的后水流过渡水腔(21);所述圆形主换热体(3)及次换热体(4)均包括若干片叠式连接的换热片组件(31),换热片组件(31)的换热片之间设有热气流出孔(311);所述换热片组件(31)上横向穿接有若干根换热水管(312),换热水管(312)的两端分别穿接在相应的前壳(1)及后壳(2)内壁上固定并与对应的前水流过渡水腔(11)、后水流过渡水腔(21)相通,前水流过渡水腔(11)与后水流过渡水腔(21)通过换热水管(312)错位相通而使水流单向流通;所述圆形主换热体(3)位于次换热体(4)的下方,圆形主换热体(3)与次换热体(4)之间设有弧形的热气导流板(6),热气导流板(6)与卷筒壳(5)顶部之间形成有余热气体上升流通道(7),次换热体(4)布置在余热气体上升流通道(7)内;所述卷筒壳(5)的顶部设有排烟口(51),底部设有冷凝水排出口(52);在所述位于高位处的前水流过渡水腔(11)上连接有进水接头(101),位于底位的前水流过渡水腔(11)上连接有出水接头(102),出水接头(102)通过换热水管(312)与进水接头(101)相通;所述前壳(1)中间设有燃烧器固定孔(22);所述圆形主换热体(3)的内中间设有圆形燃烧室(32);所述圆形主换热体(3)的外表面与卷筒壳(5)内壁之间设有余热气体流通道(8),余热气体流通道(8)与余热气体上升流通道(7)相通,余热气体上升流通道(7)与排烟口(51)相通。
进一步:所述次换热体(4)包括左侧次换热体(401)及右侧次换热体(402),排烟口(51)位于左侧次换热体(401)及右侧次换热体(402)之间的上方;所述圆形主换热体(3)包括左侧半圆主换热体(301)及右侧半圆主换热体(302);所述位于最高位处的前水流过渡水腔(11)共同与左侧次换热体(401)及右侧次换热体(402)的顶部换热水管(312)进水口相通,进水接头(101)的进水同步流入左侧次换热体(401)及右侧次换热体(402)的换热水管(312)内分两边往下一级换热水管流;所述左侧半圆主换热体(301)的顶部换热水管(312)进水口通过前水流过渡水腔(11)与左侧次换热体(401)的末部换热水管(312)出水口相通,使左侧次换热体(401)的水流流入左侧半圆主换热体(301)内;所述右侧半圆主换热体(302)的顶部换热水管(312)进水口通过前水流过渡水腔(11)与右侧次换热体(402)的末部换热水管(312)出水口相通,使右侧次换热体(402)的水流流入右侧半圆主换热体(302)内;所述左侧半圆主换热体(301)及右侧半圆主换热体(302)的底部换热水管(312)的出水口通过最低位处的前水流过渡水腔(11)共同与出水接头(102)相通,左右两侧的主换热体的水流共同汇聚在最低位处的前水流过渡水腔(11)后共同从出水接头(102)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婉平,未经黄婉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91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采暖热水炉用的二级冷凝换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冷暖浴一体机用集水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