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地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5414.X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9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蔡振璐;栾津堂;王昕;蔺振;张泽成;刘佰明;卫旭敏;周兵;门长智;刘占行;张忠凯;杨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福陆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2 | 分类号: | G01G1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俞梁清 |
地址: | 51905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地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石油建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地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海洋石油工程建筑工程施工时,履带吊车和重车在工作期间往往需要进行过磅称重。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固定式地磅称重。因传统的固定式地磅无法移动,履带吊车和重车过磅时需行进至专门的过磅点进行称重,大大增加了时间成本,降低了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地磅装置,具有便于移动和可重复使用的优点,有利于减少作业时间和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式地磅装置,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一个水平支撑部和两个引坡道,所述水平支撑部为一长方体结构,所述水平支架包括面板、垫板和侧板,所述面板和垫板相互平行,所述面板和垫板通过侧面板固定连接,所述面板和垫板之间设置有地磅设备,所述垫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压力传感器,两个引坡道对称设置在水平支撑部的两边。
进一步,所述水平支撑部和引坡道上均设置有吊环。
进一步,所述吊环上还设置有用于增加强度的筋板。
进一步,所述引坡道上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防滑条。
进一步,所述水平支撑部和引坡道采用钢结构。
进一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有八个。
进一步,所述水平支撑部和引坡道之间设置有用于过渡的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根据履带吊车或者重车所在的位置,将此本地磅装置移动至对应位置进行过磅准备工作,再将需要过磅的履带吊车或者重车通过引坡道开上水平支撑部,垫板上的若干压力传感器采集地磅设备的数据,便可完成过磅,然后从另一个引坡道开出本装置。本装置不仅解决了传统固定式地磅无法移动、笨重、占用空间大等缺点,而且有利于减少作业时间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地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地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移动式地磅装置,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一个水平支撑部1和两个引坡道2,所述水平支撑部1为一长方体结构,所述水平支架包括面板、垫板和侧板,所述面板和垫板相互平行,所述面板和垫板之间通过侧面板固定连接,所述面板和垫板之间设置有地磅设备,所述垫板上均匀分布有八个压力传感器,两个引坡道2对称设置在水平支撑部1的两边。
本装置为可移动的地磅装置,把一个水平支撑部1和两个引坡道2移动到履带吊车或者重车所在的具体位置后再进行组装,继而进行过磅操作。水平支撑部1和引坡道2上均设置有吊环,吊环的具体位置可根据平支撑部和引坡道2设置,更加方便移动。
为了增加装置的整体强度,吊环上还设置有筋板,可有效防止吊环由于过重而造成的损坏。
所述引坡道2上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防滑条,可有效防止履带吊车或者重车在开上本装置时出现打滑等现象,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水平支撑部1和引坡道2采用钢结构。海洋石油建造领域会大量使用到钢结构,采用钢结构制造本装置,能够有效利用物料,而且可极大地增加本装置的强度。
水平支撑部1和引坡道2相互独立设置,水平支撑部1和引坡道2之间会有一定的间隙。通过在水平支撑部1和引坡道2之间设置有连接板,能使得履带吊车或者重车在开上和开下本装置时更加平稳。
根据履带吊车或者重车所在的位置,将此本地磅装置移动至对应位置进行过磅准备工作,再将需要过磅的履带吊车或者重车通过引坡道2开上水平支撑部1,垫板上的若干压力传感器采集地磅设备的数据,便可完成过磅,然后从另一个引坡道2开出本装置。本装置不仅解决了传统固定式地磅无法移动、笨重、占用空间大等缺点,而且有利于减少作业时间和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福陆重工有限公司,未经中海福陆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54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