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车控制器i‑Button身份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3861.1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1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友兵;周昭泽;谭桃川;代生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基捷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4 | 分类号: | G06F21/34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8 | 代理人: | 吴彬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车 控制器 button 身份 识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装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车控制器i-Button身份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化工及石化行业等危化行业的装车流程中,都是使用IC卡或用户名+密码方式进行识别。但IC卡存在易丢失、易损坏等情况,增加油库工作量和管理上带来混乱。而用户名+密码的方式存在密码容易泄漏,这些情况都容易造成非专业人员对装车控制器的工作参数进行更改或造成破坏,致使装车控制器工作异常或装车计量异常。且IC卡的读写器还存在读写IC卡时需要较大能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装车控制器i-Button身份识别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装车控制器采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操作员身份识别存在安全性低、采用IC卡进行身份识别能耗高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装车控制器i-Button身份识别系统,包括i-Button、装车控制器和管理计算机,所述装车控制器包括CPU控制电路板、i-Button读写器、以及连接CPU控制电路板和i-Button读写器的安全栅电路,所述CPU控制电路板通过以太网与管理计算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装车控制器i-Button身份识别系统,通过i-Button读写器读取i-Button的地址信息来验证装车操作人员身份信息,避免了现有装车控制器采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操作员身份验证所存在的密码容易泄漏、安全性低的问题,保证的装车控制器的安全操作;且i-Button读写器读取i-Button地址信息能耗低,安全栅电路实现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装车控制器i-Button身份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i-Button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装车控制器机箱在未安装铰链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装车控制器机箱在一侧安装上铰链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装车控制器i-Button身份识别系统,包括i-Button、装车控制器和管理计算机1,所述装车控制器包括CPU控制电路板2、i-Button读写器3、以及连接CPU控制电路板和i-Button读写器的安全栅电路4,所述CPU控制电路板通过以太网与管理计算机连接。i-Button即信息纽扣,本实施例中的信息纽扣5上附连有钥匙链6,可更好的防止信息纽扣丢失。
本实施例中,管理计算机1位于中控室,它与装车控制器通过以太网通信,管理计算机1实现用户信息的集中管理,并自动与装车控制器中的用户信息实现同步更新。
i-Button读写器安装于装车控制器的外壳上,i-Button读写器实际上就是2根电极,中心的圆形电极为数据线,外圆为地线。验证身份时,将i-Button信息钮扣紧贴放入i-Button读写器,当它们的线路连接通后,CPU控制电路板即可以读写i-Button信息钮扣中的信息。
CPU控制电路板实现对i-Button信息钮扣的读写操作,并实现用户注册和用户信息的管理等。
安全栅电路,由于装车控制器使用在石油化工等危险场所,装车控制器使用了达到防爆要求的隔爆机壳,但i-Button读写器直接暴露在爆炸性环境中,所以在i-Button读写器与CPU控制电路连接的电路上增加了安全栅电路,使i-Button读写器达到了在爆炸性环境中使用的安全级别。
本实施例中,所述装车控制器的机箱由箱体7和箱盖8组成,所述机箱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铰链安装螺纹孔9。本改进通过在机箱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铰链安装螺纹孔,使得在安装时,可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将连接箱盖和箱体的铰链10安装在机箱的左侧或右侧,从而能很好的避开现场障碍物干涉箱盖开启的问题。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基捷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达基捷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38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西药存取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云数据管理的智能卡防伪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