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式氧化着色均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1219.X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4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曹贵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合铝业新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14 | 分类号: | C25D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7400 广东省云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氧化 着色 均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在立式氧化生产线的着色均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铝型材行业的发展,高产能的立式阳极氧化生产线已渐渐成为主流。电解着色对色差有很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立式氧化线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两头色,立式氧化槽深通常深约7-8米,上下槽液容易产生温差,温度对阳极氧化有重要的影响,温度高,氧化槽液对氧化膜的溶解加剧,多孔型阳极氧化膜表面的孔径会加大,反之,多孔型阳极氧化膜表面的孔径较小。另外,温度高,阳极氧化膜的孔隙率较高,反之较低。对于立式氧化槽而言,由于上下槽液的温差,通常会导致着色料下端颜色比上端深,这直接导致产品的成品率降低,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现有技术为了减少色差,通常在工艺流程方面进行控制,比如引入搅拌工艺或加强水洗等,耗时耗力,并且对调整结果难以控制,收效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立式氧化着色均匀装置,提供一种简便高效地解决立式氧化双盐着色料下端色深的技术。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立式氧化着色均匀装置,包括若干个不锈钢阴极管,所述阴极管沉浸在双盐着色槽的槽液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阴极管下端有设置有屏蔽装置。所述屏蔽装置为PVC管或塑料管。所述屏蔽装置套装于所述阴极管上。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立式氧化着色均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装置的长度为所述阴极管长度的1/4到1/3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在阴极管下端加装屏蔽装置,使得双盐着色过程中,减少下端正负电场的作用,使得在阳极通电的型材上下端上色速度相同,保证了型材上下端的颜色一致。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着色精度,提高成品率,还具有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单个阴极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如图1和图2所示,A表示改造前,B表示改造后,本实用新型所示的立式氧化着色均匀装置,包括若干个不锈钢阴极管(1),所述阴极管(1)沉浸在双盐着色槽(2)的槽液内,上端连接导电杆(3),通往氧化着色电源,每个所述阴极管(1)下端有套装有屏蔽装置(4),使得双盐着色过程中,减少下端正负电场的作用,使得在阳极通电的型材上下端上色速度相同,保证了型材上下端的颜色一致。所述屏蔽装置(4) 为PVC管或或塑料管。由于阴极管(1)的长度通常有7-10米左右,在选取屏蔽装置(4)的长度时,为了达到较好的平衡效果,选取屏蔽装置(4)的长度为所述阴极管长度的1/4到1/3之间。在本公司去年6 月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立式氧化线的成品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参见表1。
表1
本申请通过在阴极管下端加装屏蔽装置,使得双盐着色过程中,减少下端正负电场的作用,使得在阳极通电的型材上下端上色速度相同,保证了型材上下端的颜色一致。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着色精度,提高成品率,还具有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合铝业新兴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合铝业新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12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熔性镀锡板边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泳槽槽液快速净化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