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击电流实验残压测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1052.7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0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杰;黄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普科斯电子元器件(珠海保税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俞梁清 |
地址: | 5190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电流 实验 残压测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器、高压电涌保护器、能量压敏电阻类冲击电流实验的电压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冲击电流实验残压测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电压冲击电流实验过程中(例如:8/20μS电流冲击波、4/10μS电流冲击波),一般用分压器来测量残压峰值,因分压器与测量的产品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连接线连接,连接线在高频大电流脉冲下其电阻值非常小,电阻效应可忽略不计,但其寄生电感不能忽略。大约10厘米0.1uH。冲击电流经过此连接线时其残压Ua=L*Ipeak/dt, 所以其残压波形是电流波形的微分。在电流达到峰值时,残压波形过零点。
如果L=0.1uH,dt=10us,Ipeak=10kA ,可以估算Ua=100V,如果电极连线20厘米,Ua=200V;如果电流Ipeak增加,测Ua也增加。
图1是理想状态下电压与电流的波形图,图2是实际的短路条件下的4/10μS电流冲击波图形,理论上短路条件下电压为“0”,实际上因为连接线上的电感,在电流Ipeak在35KA时,寄生电感产生的电压Ua约为3.5KV,且在电流Ipeak达到峰值时,残压波形过零点。
图3是实际测量氧化锌阀片时的4/10μS电流冲击波图形,理论上电压Upeak应与电流Ipeak同时达到峰值,实际上因为连接线上的电感,在电流Ipeak在35KA时,寄生电感产生的电压Ua叠加在产品的电压Upeak上,且残压波形峰值超前于电流达到峰值,此时的电压峰值是不准确的。
对这个问题一般的解决方法是尽可能减短连接线,但是实际过程中因安全和装配问题,连接线是不可能感少到“0”的,所以寄生电感对残压的影响无法消除。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冲击电流实验残压测压装置,引入电流的感应电压Ub去抵消寄生电感产生的电压Ua对产品残压的影响,提高测量的精准度,降低分压器安装的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冲击电流实验残压测压装置,包括分压器、调波电感、放电间隙和电容C,所述调波电感的第一端和电容C的第一端连接在放电间隙的两端,所述调波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测试产品,所述电容C的第二端端接地,所述分压器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d,所述第一电阻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Rd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d第一端接地,该装置还包括电感,所述电感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另一端连接调波电感的第二端,且所述电感感应电势方向与连接线的寄生感应电压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电感的线圈套设于所述调波电感外。
进一步的,所述电感的电感量为调波电感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产品串联有用于将大电流变换为小电流的电感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d的阻值比例可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引入电流的感应电压去抵消寄生电感产生的电压对产品残压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的精准度,降低了分压器安装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理想状态下电压与电流的波形;
图2为原来方法的短路情况下4/10μS电流冲击波图形;
图3为原来方法的测试氧化锌阀片时的4/10μS电流冲击波图形;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短路条件下的4/10μS电流冲击波图形;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测量氧化锌阀片时的4/10μS电流冲击波图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普科斯电子元器件(珠海保税区)有限公司,未经爱普科斯电子元器件(珠海保税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10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料缸3d打印机的料粉转移机构
- 下一篇:一种三臂并联式3D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