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杯具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6836.5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9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新思路广告传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16 | 分类号: | A47G19/16;A47G19/2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刘各慧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缘 杯子 漏板 壶体 本实用新型 种杯 开口 内侧边缘 向上延伸 向下延伸 杯子盖 倒流嘴 弧形状 上端 出水 漏孔 体内 卫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杯具组件,包括漏壶和杯子,所述的漏壶包括壶体、设在壶体内且靠近上端的凸缘、设在凸缘上的漏板和设在壶体上且位于漏板出水端的倒流嘴,凸缘自壶体的内侧边缘先向下延伸然后向上延伸形成弧形状,漏板与凸缘之间形成开口,漏板上设有漏孔,杯子盖在漏壶上,杯子的开口位于凸缘内。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更好的存放杯子,漏壶和杯子在存放过程中不容易进入灰尘,更加的卫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杯具组件。
背景技术
杯具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茶道是中华名族一项深远的文化,现有的用于泡茶的杯具主要包括泡茶壶、漏斗、集茶杯和杯子,这些部分都是分散的,泡茶壶、漏斗、集茶杯会对应多个杯子。在存放时,泡茶壶、漏斗、集茶杯都是立放,灰尘容易进去,杯子盖在茶几上或是立放,这样都会影响杯子的卫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杯具组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更好的存放杯子,漏壶和杯子在存放过程中不容易进入灰尘,更加的卫生。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杯具组件,包括漏壶和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壶包括壶体、设在壶体内且靠近上端的凸缘、设在凸缘上的漏板和设在壶体上且位于漏板出水端的倒流嘴,凸缘自壶体的内侧边缘先向下延伸然后向上延伸形成弧形状,漏板与凸缘之间形成开口,漏板上设有漏孔,杯子盖在漏壶上,杯子的开口位于凸缘内。
上述结构,如果需要使用杯具组件,将杯子从凸缘处取下即可,在泡茶过程中,茶叶可直接从开口处放入,泡茶方便,茶泡好后,利用漏壶直接将茶水经漏孔倒入到杯子内,漏板起到阻挡茶叶的作用,让茶叶不会掉入到杯子内。如果需要清理茶叶,直接从开口处清理即可,因此,清理起来方便。使用完成后,杯子的开口有凸缘进行定位,防止杯子相对于漏壶移动,而且通过杯子盖住壶体,灰尘不容易进入到壶体和杯子内,更加的卫生。
进一步的,漏板的中部向上凸起。让漏板起到导流的作用。
进一步的,在漏壶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在连接不上设有抓持板,在横向方向上,抓持板的外侧面的中部向内凹。该结构,能可靠的抓持漏壶。
附图说明
图1为杯具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漏壶的立体图。
图3为漏壶的俯视图。
图4为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杯具组件包括漏壶1和杯子2。
如图2所示,所述的漏壶1包括壶体11、设在壶体11内且靠近上端的凸缘12、设在凸缘12上的漏板13和设在壶体11上且位于漏板出水端的倒流嘴14,凸缘12自壶体11的内侧边缘先向下延伸然后向上延伸形成弧形状,漏板13与凸缘之间形成开口15,漏板13上设有漏孔131,漏板13的中部向上凸起。让漏板起到导流的作用。在壶体11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16,在连接不上设有抓持板17,在横向方向上,抓持板的外侧面的中部向内凹。该结构,能可靠的抓持漏壶。杯子2盖在漏壶上,杯子2的开口位于凸缘12内。
本实用例的结构,如果需要使用杯具组件,将杯子从凸缘处取下即可,在泡茶过程中,茶叶可直接从开口处放入,泡茶方便,茶泡好后,利用漏壶直接将茶水经漏孔倒入到杯子内,漏板起到阻挡茶叶的作用,让茶叶不会掉入到杯子内。如果需要清理茶叶,直接从开口处清理即可,因此,清理起来方便。使用完成后,杯子的开口有凸缘进行定位,防止杯子相对于漏壶移动,而且通过杯子盖住壶体,灰尘不容易进入到壶体和杯子内,更加的卫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新思路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新思路广告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68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泡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含半开型过滤装置的便捷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