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柱塞泵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6681.5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4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水越干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易威奇 |
主分类号: | F04B7/06 | 分类号: | F04B7/06;F04B53/16;F04B5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宋融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柱塞泵,其通过使柱塞在汽缸室内进行旋转运动的同时进行往复运动,使吸入口和排出口交替与汽缸室连通,从而输送流体。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已知柱塞泵,其通过使在前端部外周形成有切削面的柱塞在汽缸室内进行旋转运动的同时进行往复运动,使与汽缸室相连的吸入口和排出口交替连通来输送流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2)。
在这种柱塞泵中,在所输送的流体的特性具有析出性或粘合性时,通过析出或粘合而导致柱塞和汽缸不能滑动,进而有时导致泵停止。因此,如图7所示的专利文件1和2所公开的柱塞泵100那样,采用如下结构,例如在比设置于汽缸101的前端部附近的外周侧的吸入口102和排出口103更靠汽缸101的基端侧,具备粘合防止口104a、104b。
从外部向该粘合防止口104a、104b供给清洗液。通过该清洗液,冲洗汽缸内周面105 和柱塞外周面106之间的析出性或粘合性的流体,以防止析出或粘合导致的泵停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485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5139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根据泵的设置地点或使用环境等的使用条件,有时不能使用清洗液,或者不能另外设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粘合防止口104a、104b的、使清洗液流动的通道。因此,希望出现不受泵的使用条件的控制,而能防止析出或粘合所导致的泵停止的结构的柱塞泵。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柱塞泵,其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防止析出或粘合所导致的泵停止。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具备:汽缸,其在内部具有汽缸室;柱塞,其以外周面与所述汽缸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方式相对于所述汽缸室进退自如地配置,并且在前端部外周形成有切削面;以及吸入口和排出口,其以与所述汽缸室相连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汽缸上,所述柱塞泵通过使所述柱塞相对于所述汽缸室在进行旋转运动的同时,沿轴向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使所述吸入口和排出口交替与所述汽缸室连通,并输送流体,所述汽缸具备:具有所述汽缸室的汽缸部;以及,与所述柱塞的比在所述汽缸室进退的部分更靠近基端侧的部分进行滑动的衬套部,所述汽缸部由第一硬度的材料构成,所述衬套部由比所述第一硬度柔软的第二硬度的树脂材料构成,从所述衬套部的与所述柱塞的滑动部分的基端到所述衬套部的前端为止的所述轴向上的长度,比所述柱塞的往复运动的最大冲程长度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从所述衬套部的所述滑动部分的基端到所述衬套部的前端为止的所述轴向上的长度,比所述汽缸部的所述轴向上的长度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从所述衬套部的所述滑动部分的基端到所述衬套部的前端为止的所述轴向上的长度,最大也比所述轴向上的从所述衬套部的所述滑动部分的基端到所述柱塞后退最大时的该柱塞的外周面和所述切削面的分界台阶部为止的长度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柱塞泵具备轴密封件,该轴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汽缸的基端部侧,并对所述汽缸和所述柱塞进行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套部由具有憎水性的材料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衬套部的内周面、所述汽缸部的内周面、以及所述柱塞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储液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柱塞的切削面形成为,当所述柱塞与所述汽缸的前端部在轴向上分离最大时,所述柱塞的切削面到达与所述衬套部的内周面的对置的位置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柱塞由所述第一硬度的材料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硬度以莫氏硬度表示为8~13,所述第二硬度以R标尺的洛氏硬度表示为119~13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汽缸由碳化硅或氧化铝陶瓷材料构成,所述柱塞由碳化硅、氧化铝陶瓷材料、氧化锆陶瓷材料、以及不锈钢材料中的任一种构成,所述衬套部由抗压强度为89MPa以上的树脂材料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树脂材料为PPS(聚苯硫醚)树脂、PEEK(聚醚醚酮)树脂、PSU(聚砜)树脂、POM(聚缩醛)树脂、以及PA6(聚酰胺6、尼龙6) 树脂中的任一种。
实用新型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易威奇,未经株式会社易威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66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