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园林植物栽培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6554.5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2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升;王长宝;罗志文;张守平;靖桂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木斯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E03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007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园林植物 栽培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园林植物栽培容器,属于植物栽培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屋顶绿化已成为城市绿化的方向之一。屋顶绿化,植物的栽培技术是关键,栽培容器的选择更是至关重要。先考虑防水层、耐根穿刺层、排(蓄)水层、过滤层、种植基质层等,再进行设计施工,而且屋顶绿化施工不能破坏屋顶结构。
现有的园林植物栽培容器在栽培植物后不能进行移植,而且在收集雨水后不能将杂质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园林植物栽培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园林植物栽培容器,它包含箱体、把手、支撑脚、放置架、滤网架、支撑板、栽培槽架、溢流管、集水盒、集水板、排污管、排污阀;所述箱体的外侧壁上安装有把手,所述箱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脚,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上设置有滤网架,所述滤网架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数个栽培槽架,所述放置架的下侧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穿接在箱体的内部,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与集水盒连接,所述集水盒安装在箱体的底部,所述箱体的底部倾斜的安装有集水板,所述集水板的最低点处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安装有排污阀。
作为优选,所述集水盒的底部安装有排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集水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集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便于实现快速定位、集污、排水,且能实现移植,操作简便,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把手;3-支撑脚;4-放置架;5-滤网架;6-支撑板;7-栽培槽架;8-溢流管;9-集水盒;10-集水板;11-排污管;12-排污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箱体1、把手2、支撑脚3、放置架4、滤网架5、支撑板6、栽培槽架7、溢流管8、集水盒9、集水板10、排污管11、排污阀12;所述箱体1的外侧壁上安装有把手2,所述箱体1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脚3,所述箱体1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放置架4,所述放置架4上设置有滤网架5,所述滤网架5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上设置有数个栽培槽架7,所述放置架4的下侧设置有溢流管8,所述溢流管8穿接在箱体1的内部,所述溢流管8的另一端与集水盒9连接,所述集水盒9安装在箱体1的底部,所述箱体1的底部倾斜的安装有集水板10,所述集水板10的最低点处设置有排污管11,所述排污管11上安装有排污阀12。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盒9的底部安装有排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板10的上表面设置有集污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通过支撑脚3实现支撑,然后将滤网架5的底部放置纱布,纱布填入土壤与砂石,并在栽培槽架7内进行种植,便于后期移植,同时箱体能收集雨水,当水位超过溢流管8时,从溢流管8中流到集水盒9内,集水盒9的排水管连接下水管进行排水,而且箱体1内部的水通过集水板10进行集污,可以定时由排污管11排出,使用方便,且在移植时,现将滤网架5取出,实现快速移植,栽培槽架7能起到定位的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木斯大学,未经佳木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65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