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垃圾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5613.7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3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杨生强;徐正平;宦勇;周扬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生强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B07B9/0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苏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83 | 代理人: | 周全 |
地址: | 225200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垃圾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子垃圾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每年报废超过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电冰箱、500万台电脑和6000万台手机,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超过230万吨,并且逐年增加,通过非法渠道进口的电子垃圾超过1400万吨。因此,我国每年需要处理的电子垃圾达到1630万吨以上。我国从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废弃物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规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对回收的废弃电子产品进行处理,应当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但是即使是已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企业,其处理工艺还是沿用传统的“火烧”(烧去塑料留下金属,产生大量的废气和残渣)和“水洗”(用强酸或“王水”溶解金属,经酸浸泡的塑料废弃成为新的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低,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对空气、河流、地下水、土地等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我国迫切需要一种不生产二次污染、能够对废弃电子产品中的塑料、铜、铝、铁等回收利用的处理装置。
实用内容
本实用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既可以实现电子垃圾的无污染处理,又可以将电子垃圾中的有用物质回收利用,达到电子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电子垃圾处理装置。
本实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依次设置的破碎系统、分离系统、研磨系统和分选系统,
所述破碎系统包括进料皮带输送机一、破碎机、旋风分离器一和出料螺旋输送机,所述进料皮带输送机一的出口连接破碎机,所述破碎机的上部出风口连接旋风分离器、下部设有卸料闸门,破碎机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螺旋输送机的进口位于出料口的下方;
所述分离系统包括振动给料机、皮带输送机、磁选机、三出口振动筛、转鼓磁选机一、转鼓磁选机二、电涡流分选机一和电涡流分选机二,所述振动给料机的进口位于出料螺旋输送机的出口下方,所述皮带输送机的一端位于振动给料机的出口下方,另一端连接三出口振动筛的进口;所述三出口振动筛上设有大块物料回料出口、粗料出口和细料出口,所述粗料出口连接转鼓磁选机一,所述细料出口连接转鼓磁选机二;所述转鼓磁选机一和电涡流分选机一连接,所述转鼓磁选机二与电涡流分选机二连接;
所述研磨系统包括进料螺旋输送机、研磨机和旋风分离器二,所述进料螺旋输送机的一端连接电涡流分选机一和电涡流分选机二,另一端连接研磨机,所述研磨机的上部出风口与旋风分离器二连接、下部设有出口;
所述分选系统包括进料皮带输送机二、五分离振动筛分机、螺旋给料机一、摇床一、螺旋给料机二、摇床二、螺旋给料机三、摇床三、螺旋给料机四和摇床四,
所述皮带输送机二的一端位于研磨机的出口下方,另一端位于五分离振动筛分机的进口上方,
所述五分离振动筛分机上设最大球体回料出口,其余四个出口分别与螺旋给料机一、螺旋给料机二、螺旋给料机三、螺旋给料机四的一端连接;螺旋给料机一的另一端与摇床一连接,螺旋给料机二的另一端与摇床二连接,螺旋给料机三的另一端与摇床三连接,螺旋给料机四的另一端与气流摇床四连接。
还包括收尘系统,所述收尘系统包括收尘器,所述收尘器的进风管与旋风分离器一的出风口、旋风分离器二的出风口相连接。
所述摇床一、摇床二、摇床三和摇床四上分别设有铜料出口和铝料出口。
所述摇床一、摇床二、摇床三和摇床四均为气流摇床。
本实用包括依次设置的破碎系统、分离系统、研磨系统和分选系统,通过破碎系统将电子垃圾进行破碎形成碎块;
电子垃圾碎块通过分离系统进行筛分操作,形成大块物料、粗料和细料,大块物料返回破碎机,粗料和细料进一步分离出铜铝混合物;
铜铝混合物经过研磨系统形成铜、铝球状颗粒;
铜、铝球状颗粒经过分选系统进行筛分,最大球体返回研磨,其他规格进行分选将不同规格的铜、铝球状颗粒分选成铜和铝,铜进入铜收集器、铝进入铝收集器,完成电子垃圾的自动分选处理。
本实用方便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破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研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分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生强,未经杨生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56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家电拆解台
- 下一篇:一种电解锰渣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