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4214.9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5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吴观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斯特技术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42 | 分类号: | F02F1/42;F02F1/40;F01N1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49 | 代理人: | 潘朱慧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然 吸气 发动机 排气 通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集成的各缸独立的排气通道。
背景技术
缸盖集成排气歧管是现有量产或预研增压发动机趋势之一。
缸盖集成排气歧管最主要的优点改善燃油经济性。在新欧洲行驶循环(简称NEDC循环)及未来的新标准,缸盖集成排气歧管有两个不同的方面会给燃油经济性带来好处。一是集成排气歧管加速热机从而使摩擦功损失降低。二是集成排气歧管加速催化器启燃,大大减少了为催化器启燃而消耗的额外燃油,原因相比传统的非集成排气歧管,排气门和催化器之间的连接长度减小,结构紧凑。不仅是对NEDC循环而言,在实际使用情况中,在经济性方面对于客户满意度也很有帮助。集成排气歧管能使空气过量系数维持在1的范围,代替为保护零部件多喷燃油加浓降排气温度的状况。
缸盖集成排气歧管的结构特点之一是紧凑,排气通道短,增压器涡轮机利用其特点,把排气能量转化成动能。然而,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如果采用过短的排气通道,由于废气残余量高的原因,会恶化自然吸气发动机性能。目前市场上的自然吸气带集成排气歧管的自然吸气发动机都有这一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实现使自然吸气发动机具有燃油经济性优点,并且降低废气残余量的目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包含:设置在所述自然吸气发动机气缸缸盖内部的各个排气通道,所述各个排气通道互相独立无连接;所述任意一个排气通道设有弯管部分与流道部,所述弯管部分各处截面积相等;所述流道部分为各处等截面结构或渐扩管结构;所述各个排气通道各自设有排气出口,所述各个排气出口通过外接排气通道段与所述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催化器连接;所述通过调节外接排气通道段长度来确定缸盖内排气通道至所述自然吸气发动机催化器之间的总长。
优选地,所述各个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水平间距的范围为 2.5mm≤A≤12mm,A代表水平间距;所述各个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垂直间距的范围为2.5mm≤B≤12mm,B代表垂直间距。
优选地,所述各个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面积范围为 0.75ADv≤S≤1.25ADv,S代表单个排气出口的面积,ADv为根据座圈的理论直径计算的面积,单位为mm2。
优选地,所述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进一步包含:
所述自然吸气发动机气缸缸盖内部设有上冷却水套与下冷却水套;
第一冷却水道,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缸盖设有的上冷却水套与下冷却水套连接;
所述第一冷却水道位于各个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水平间距的中垂线上;
第二冷却水道,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缸盖设有的左冷却水套与右冷却水套连接,其位于各个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垂直间距的中垂线上;所述第一冷却水道与所述第二冷却水道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外接排气通道段进一步包含:若干支路管,各支路管与其各自对应的一个排气出口连接;等直径管,其一端与各个支路管交汇,所述等直径管另一端与所述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催化器连接。
优选地,在三缸或四缸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中,所有排气通道在同一层等间距间隔排列。
优选地,在四缸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中,四个排气通道两两一组分别位于上下两层,同一层的两个排气通道等间距间隔排列。
优选地,所述排气通道适用于三缸或四缸的自然吸气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各个气缸的各个独立排气通道与冷却水道集成于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气缸缸盖上,并且通过调节外接的排气管道长度,使其具有降低废气残余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的各缸独立的排气通道轴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各缸独立的排气通道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的第二实施例的排气通道轴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的第三实施例的排气通道轴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的第一实施例的四缸排气出口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的第二实施例的四缸排气出口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的第四实施例的各缸独立的排气通道轴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斯特技术中心(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李斯特技术中心(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42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