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质颗粒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3842.5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0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徐贤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贤娟 |
主分类号: | F24B1/18 | 分类号: | F24B1/18;F24B1/191 |
代理公司: | 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33205 | 代理人: | 蔡呈胜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颗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颗粒炉。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于节能环保的日益重视,生物质颗粒炉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的生物质颗粒炉多用于化锌,但现有技术中的生物质颗粒炉化锌效果不好,结构复杂,加热效率不高、能源浪费比较严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热效果好的生物质颗粒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生物质颗粒炉,包括炉体和锅体,所述炉体具有加热凹坑,所述锅体安装在加热凹坑上,所述下加热凹坑从锅体下方作用于锅体,包括第一下料斗、第一风机、第一燃烧室、第一进风增压管道、第一点火口和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包括第二下料斗、第二风机、第二燃烧室、第二进风增压管道、第二点火口和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所述第一风机与第一进风增压管道连接,所述第二风机与第二进风增压管道连接,所述第一下料斗、第一风机、第一进风增压管道、第一点火口、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所述第二下料斗、第二风机、第二进风增压管道、第二点火口和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均位于炉体上,所述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均位于炉体内,所述第一下料斗、第一进风增压管道、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以及第一点火口均与第一燃烧室相通,所述第二下料斗、第二进风增压管道以及第二点火口均与第二燃烧室相通,所述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和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均从锅体上方作用于锅体,所述加热凹坑上设有凹坑进火口,所述凹坑进火口与第二燃烧室相通,所述加热凹坑上设有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所述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与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相通,所述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的高度高于凹坑进火口,所述加热凹坑的底部设有底部进风增压进口,所述底部进风增压进口上设有过滤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质颗粒炉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包括炉体和锅体,所述炉体具有加热凹坑,所述锅体安装在加热凹坑上,所述下加热凹坑从锅体下方作用于锅体,包括第一下料斗、第一风机、第一燃烧室、第一进风增压管道、第一点火口和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包括第二下料斗、第二风机、第二燃烧室、第二进风增压管道、第二点火口和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所述第一风机与第一进风增压管道连接,所述第二风机与第二进风增压管道连接,所述第一下料斗、第一风机、第一进风增压管道、第一点火口、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所述第二下料斗、第二风机、第二进风增压管道、第二点火口和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均位于炉体上,所述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均位于炉体内,所述第一下料斗、第一进风增压管道、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以及第一点火口均与第一燃烧室相通,所述第二下料斗、第二进风增压管道以及第二点火口均与第二燃烧室相通,所述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和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均从锅体上方作用于锅体,所述加热凹坑上设有凹坑进火口,所述凹坑进火口与第二燃烧室相通,所述加热凹坑上设有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所述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与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相通,所述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的高度高于凹坑进火口,所述加热凹坑的底部设有底部进风增压进口,所述底部进风增压进口上设有过滤板,生产时,先将生物质颗粒放入第一下料斗和第二下料斗,第一下料斗和第二下料斗内的生物质颗粒分别进入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从第一点火口和第二点火口将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点燃,第一风机产生的风经过第一进风增压管道进入第一燃烧室内,并将第一燃烧室内的火焰送入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内的火焰喷入锅体内,实现从锅体上方加热,第二风机产生的风经过第二进风增压管道进入第二燃烧室内,并将第二燃烧室内的火焰送入凹坑进火口,从而进入加热凹坑中,加热凹坑中的火焰对锅体的底面进行加热,加热凹坑中多余的火焰通过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进入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内的火焰喷入锅体内,实现从锅体上方加热,还有底部进风增压进口,需要火力更强时,只需在底部进风增压进口上接入增压风管,即可实现对锅体的底面进行进一步的加热,过滤板可避免底部进风增压进口堵塞,从而实现多向加热,而且从上加热喷火管道喷出的火焰是直接喷在锌的表面,使得化锌效果更好,充分利用热量,实现锅体全方位加热,化锌速度更快,热能被充分使用,从而更加节能。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进风增压进口与第二进风增压管道连通,这样结构更加简单,制作成本更低。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进风增压进口与第一进风增压管道连通,这样结构同样简单,制作成本更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贤娟,未经徐贤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38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应高温环境的压电材料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采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