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2525.1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8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冈本敦;张玲波;孙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尤其涉及利用冷却用管路对电气元件进行冷却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由制冷剂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与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制冷剂管路包括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的冷却用管路,冷却用管路具有通过金属板与发热的电气元件接触的电气元件冷却管。
在上述空调系统中,能利用流经电气元件冷却管的因在室外热交换器中与空气等进行热交换而降温后的制冷剂对电气元件进行冷却,因此,与设置风扇等对电气元件进行冷却的情况相比,能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不过,在上述空调系统中,有时从入口端流入冷却用管路的制冷剂的温度会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因此,电气元件冷却管的入口端侧会出现结露,在这种情况下,结露水可能会滴落至构成空调系统的电气部件等而引起短路等问题,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有助于避免构成制冷剂管路的一部分的电气元件冷却管结露。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系统包括由制冷剂管路连接的压缩机、流路切换装置、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所述流路切换装置使所述空调系统在制冷运转与制热运转之间切换,其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却用管路,该冷却用管路的入口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流路切换装置之间的制冷剂管路,出口端连接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制冷剂管路,在所述冷却用管路上,从所述入口端到所述出口端依次设有热交换部、电气元件冷却管和流量控制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系统,当冷却用管路的入口端处的制冷剂的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时,通过对流量控制元件进行控制以减少流入冷却用管路的制冷剂的流量,能提高流入经由金属板与发热的电气元件接触的电气元件冷却管的制冷剂的温度,因此,有助于避免电气元件冷却管因温度降低至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而在表面出现结露,从而避免结露水滴落至构成空调系统的电气部件等而引起短路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空调系统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系统的基础上,所述流量控制元件是电动阀或电磁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空调系统,能方便地构成流量控制元件。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空调系统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系统的基础上,制冷剂管路包括将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与所述流路切换装置连接的主回路管段,所述热交换部是所述冷却用管路的与所述主回路管段接触的支路管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空调系统,能以简单的结构构成热交换部,容易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空调系统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系统的基础上,所述热交换部是翅片式风冷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空调系统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系统的基础上,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是水热交换器。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空调系统,与空冷热交换器相比,能增大室外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当冷却用管路的入口端处的制冷剂的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时,通过对流量控制元件进行控制以减少流入冷却用管路的制冷剂的流量,能提高流入经由金属板与发热的电气元件接触的电气元件冷却管的制冷剂的温度,因此,有助于避免电气元件冷却管因温度降低至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而在表面出现结露,从而避免结露水滴落至构成空调系统的电气部件等而引起短路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回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变形例的空调系统的回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变形例的空调系统的回路结构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压缩机
20 流路切换装置
30 室外热交换器
40 储罐
50 室内热交换器
70 热交换器
70A支路管段
R制冷剂管路
PP 主回路管段
CR 冷却用管路
CRa入口端
CRb出口端
CP 电气元件冷却管
CD 流量调节装置
CM 流量控制元件
MB 金属板
BP 旁通流路
DM 旁通流路流量控制元件
CK 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25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卷纸的自动筛选配重系统
- 下一篇:一种喷码机印刷劣品自动剔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