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坑用塔吊基础的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0858.0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4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宋雨晨;刘长荣;杨林达;姜海峰;赵宗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2D27/44;E02D5/7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塔吊 基础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坑用塔吊基础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小城市的发展,也在这个时代大潮中蓬勃发展。城市的主城区的改造也在这浪潮中,变得司空见惯。主城区的改造中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施工空间狭小而且周边遍布城市公路网、小区楼盘等。因此,这种状况下,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特别是塔吊基础的搭设造成了极大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基坑用塔吊基础的支撑装置,以解决建筑施工搭设塔吊时因施工空间狭小,塔吊基础的搭设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基坑用塔吊基础的支撑装置,包括:
多根第一支护桩,沿基坑的边坡设于所述基坑内;
多根第二支护桩,设于多根所述第一支护桩的远离所述边坡的一侧;
承压顶板,所述承压顶板的顶部具有用于设置塔吊基础的支撑面,所述承压顶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护桩的顶部和所述第二支护桩的顶部;以及
拉结结构,拉结于所述第二支护桩和所述边坡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承压顶板包括钢筋骨架和浇筑于所述钢筋骨架的混凝土。
进一步的,还包括加固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护桩的底部和/或所述第二支护桩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竖向设于所述第二支护桩下方的多根高压旋喷桩,多根所述高压旋喷桩的侧面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拉结结构包括:
腰梁,横向连接于多根所述第二支护桩;以及
拉结索,拉结于所述腰梁和所述边坡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拉结索为锚固索,所述锚固索斜向拉结于所述腰梁和所述边坡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护桩和所述第二支护桩之间设有止水帷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基坑用塔吊基础的支撑装置通过施工双排支护桩并在双排支护桩上设置承压顶板,进一步提高了双排支护桩的整体稳固性,还可以在承压顶板上设置塔吊基础或塔吊承台,以供塔吊标准节的搭设,节省了塔吊搭设空间,加快施工进程,提高了施工效率,不产生额外的塔吊搭设费用,一举多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坑用塔吊基础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坑用塔吊基础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用塔吊基础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护桩1、第二支护桩2、承压顶板3、加固结构4、拉结结构5以及止水帷幕6。多根第一支护桩1沿基坑的边坡7设于基坑内。多根第二支护桩2相对的设在多根第一支护桩1远离边坡7的一侧。第一支护桩1和第二支护桩2的设置密度可以根据地形、周边状况来确定。承压顶板3的顶部具有用于设置塔吊基础的支撑面,承压顶板3连接在第一支护桩1的顶部和第二支护桩2的顶部之间。拉结结构5拉结在第二支护桩2和边坡7之间,以防止第二支护桩2发送侧向的移位。
当施工需要搭设塔吊时,可以将塔吊基础或塔吊承台设置在承压顶板3的支撑面上,本实用新型基坑用塔吊基础的支撑装置通过施工双排支护桩并在双排支护桩上设置承压顶板,进一步提高了双排支护桩的整体稳固性,还可以在承压顶板上设置塔吊基础或塔吊承台,以供塔吊标准节的搭设,节省了塔吊搭设空间,加快施工进程,提高了施工效率,不产生额外的塔吊搭设费用,一举多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压顶板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板或高强度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压顶板3包括连接第一支护桩1和第二支护桩2的主筋的钢筋骨架和浇筑于钢筋骨架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的承压顶板3进一步提高了支护桩的稳固性,还为塔吊基础或塔吊承台以及搭设在塔吊基础上的塔吊标准节提供一个可靠的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08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