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自动养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0400.5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1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才千;孟春麟;夏振雪;潘勇;许福;陈闪闪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40/02 | 分类号: | C04B40/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8 | 代理人: | 陈扬,杭清涛 |
地址: | 4111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自动 养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混凝土自动养护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泥基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运用最广泛的人工材料,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后必须进行养护,以保证水泥水化过程能正常进行。传统的混凝土养护方法是专人用水管浇水养护,不仅需要的工作量大而且需水量大,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针对传统养护方法的不足,许多专家实用新型了改进装置,但是大多数改进装置适用于平面混凝土构筑物的养护,对于墙体等竖向混凝土的养护方法目前还不够完善。由于混凝土的特殊结构,不能自主储水,特别是对于在结构竖向表面喷射的混凝土,喷洒的水分很快在重力和蒸发作用下流失,不仅很难进行有效养护,而且劳动强度大。因此,在节约水资源的前提下,需要设计特殊的储水装置以保证混凝土能够得到足够的水分养护。
专利公开号为CN204850504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的养护装置,可实现墙体混凝土的养护,该方案采用了水槽和水泵实现喷淋水的循环使用,但是由于混凝土的特殊结构,不能自主储水,使得该方案需水量比较大,而且电能消耗大;另外,该装置只在水槽内设置加热膜,不能确保混凝土墙面上的水分处于恒温状态,易导致混凝土的养护质量不均。
针对当前混凝土养护中的不足,本申请专利提供了一种便捷式的养护装置和养护方法,通过吸湿层将水分储存起来供混凝土养护用,而且需水量可以进行精确控制,养护用水的利用效率高,不会造成水量的浪费。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高且需电量很少,若不需要加热时甚至可以在没有电力供应的情况下正常工作,节能环保性能好。此外,该装置的适用范围比较广,可广泛应用于竖向、斜向和水平面混凝土的养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自动养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自动养护装置,包括水槽、加热器、温控开关和养护帘,所述加热器和温控开关置于所述水槽内,所述温控开关与所述加热器连接,控制加热器的开启和关闭,温控开关可以在水槽内的水温低于不能满足养护条件的设定温度时,自动开启加热器给水槽中的水进行加温以满足养护的水温条件。所述养护帘包括吸湿层和防渗层,所述吸湿层内的上端设有微润管,所述微润管通过输水管与所述水槽连接相通,所述输水管上设有阀门。该养护帘可满足墙面、倾斜面及平面混凝土的养护,微润管是用一种新型高分子半透膜制成,具有纳米孔隙,微润管的孔径分布范围为100-900纳米,1平方厘米的膜上分布有10万个纳米孔,在一定的压力下水分可通过纳米孔隙渗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上述养护帘的上端设有若干用于悬挂或固定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数量至少为3个,以保证养护帘能够完整覆盖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上述防渗层内布设有防水电阻丝及保温温控开关,所述保温温控开关与所述防水电阻丝连接,控制防水电阻丝的开启和关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上述输水管上的阀门为智能控制阀,根据不同的工况条件选择控制阀的型号和流量参数,控制阀可以根据设定的流量及压力对水槽中的增压装置的运行和停止进行控制;所述水槽中还设有增压装置,增压装置可为微型增压泵,安装于水槽的出水口处,型号可根据具体的工况条件选定,智能控制阀与增压泵连接,当因水槽内压力低而流量不能满足养护所需水量时增压装置自动启动,当压力较大而能满足所需用水量时增压装置自动处于停止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上述养护帘还包括保护防晒层,所述保护防晒层设于所述吸湿层一侧,使吸湿层位于所述防渗层和保护防晒层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上述吸湿层采用土工布,厚度为10-50mm,所述防渗层采用尼龙布,厚度为5-30mm,所述防晒层采用帆布或塑料薄膜,厚度为0.05-5mm。
使用上述混凝土自动养护装置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具体步骤为:
1)铺设养护帘:将养护帘的吸湿层紧贴在混凝土的表面,对于竖向面或斜面的混凝土养护时,通过所述养护帘上的固定孔将养护帘挂在垂直或斜面混凝土表面,对于水平面的混凝土养护时则直接将养护帘平铺在混凝土的表面并使有微润管的一端略高于养护帘的其他部分。
2)设置水槽位置:根据工况条件及养护所需水量计算水槽与微润管的势能差,调整水槽的放置高度或增压装置的增压量,并根据温度需求调整水槽内水温;将养护帘中的微润管与连接水槽的输水管进行连接,在有多个养护帘时可将微润管进行串联连接或通过多通接头将微润管进行并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04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