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铸造沙箱用辅助落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9732.1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9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应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29/02 | 分类号: | B22D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铸造 沙箱用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作业辅助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高效铸造沙箱用辅助落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铸造作业的后期,均需要将沙箱中的型沙通过落沙作业进行拆除分离,为下次铸造作业做准备,但当前在对沙箱内的型沙进行落沙作业时,由于在铸造时的高温,导致沙箱与型沙之间和型沙之间的粘接力较大,需要借助较大外力方可完成落沙作业,由于缺少专业的工具,主要通过操作人员借助锤子等重物直接对型沙和沙箱进行敲击,然后有敲击时产生的震动造成型沙与沙箱分离,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但工作效率低下,劳动强度较高,同时还会对沙箱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严总影响了沙箱设备使用稳定性和连续性,于此同时,在敲击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噪声污染,严重污染了沙箱操作中变环境,针对这一问题,当前也有使用震动棒等设备进行落沙作业的设备,虽然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无法有效的解决噪声污染和震动对沙箱结构造成损伤的问题,同时单独通过振动棒震动驱动,对破坏沙箱与型沙和型沙与型沙之间的粘接力及附着力作用相对较差,因此也造成了当前仅通过震动设备进行落沙作业的设备运行能耗较高,且易出现落沙不干净的弊端,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模具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铸造沙箱用辅助落沙装置,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通过震动和温度调节,有效的提高沙箱内型纱之间的及型沙与沙箱之间的粘接力和附着力,从而极大的提高裸沙作业的效率,并降低劳动成本,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落沙作业时对沙箱结构及沙箱周边环境造成的震荡损伤和噪声污染,从而在提高沙箱使用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有效改善沙箱周边的工作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效铸造沙箱用辅助落沙装置,包括震荡板、承载板、连接杆、缓冲机构、震荡装置及加热装置,承载板位于震荡板正上方,并与震荡板相互平行分布,承载板通过缓冲机构与震荡板相互连接,缓冲机构至少两个,并环绕承载板和震荡板轴线均布,缓冲机构包括弹性垫块、弹性伸缩杆、弹簧及连接板,连接板共两个,并相互平行分布,连接板嵌于弹性垫块内,并通过螺栓分别与震荡板、承载板相互连接,所述的弹性伸缩杆、弹簧均位于两连接板之间位置,且弹性伸缩杆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垂直分布,弹簧包覆在弹性伸缩杆外,并与弹性伸缩杆同轴分布,弹簧两端分别与连接板相抵,弹性伸缩杆、弹簧轴线分别与震荡板、承载板垂直分布,连接杆前端通过棘轮机构与承载板外表面铰接,且连接杆轴线与承载板中点相交,连接杆轴线与承载板外表面呈0°—180°夹角,且连接杆另可环绕承载板轴线进行0°—360°旋转,震荡装置及加热装置均至少一个,并通过滑轨嵌于震荡板上表面内,且震荡装置及加热装置均环绕震荡板轴线均布,震荡装置及加热装置相互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杆末端设连接结构和握持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板外表面上另均布至少两个吊环。
进一步的,所述的震荡板包括至少两个板面,且相邻板面间通过棘轮机构和连接杆铰接,所述连接杆均为伸缩杆结构。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通过震动和温度调节,有效的提高沙箱内型纱之间的及型沙与沙箱之间的粘接力和附着力,从而极大的提高裸沙作业的效率,并降低劳动成本,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落沙作业时对沙箱结构及沙箱周边环境造成的震荡损伤和噪声污染,从而在提高沙箱使用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有效改善沙箱周边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应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德阳应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97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