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路自然循环的直管联箱蛇管式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9701.6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2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新;王揽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敦先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2 | 分类号: | B01J8/02;C07C67/31;C07C69/675;C07C29/149;C07C31/20;C07C29/132;C07C31/08;C07C29/34;C07C67/36;C07C69/36;C07C68/00;C07C69/96;C07C4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4 | 代理人: | 王林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路 自然 循环 直管联箱蛇管式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反应器,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水路自然循环的直管联箱蛇管式反应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加氢反应器一般为列管式反应器或板式反应器,列管式反应器,管内装填催化剂、管外是水。加氢反应器的列管为φ45×4~φ70×4,目前在市场上已投运的最大产能为10万吨的乙二醇,加氢反应器规格做到φ6800H催=10000的规格,因热应力消除不彻底,床层阻力高,反应器泄露,装置处于停产状态。在市场上很多地方投入运行的乙二醇装置,实际单系列为5万吨的乙二醇产能,20万吨乙二醇的加氢反应采用两个系列,四台φ4200、H催=6000的加氢反应器并联运行,存在催化剂装填少、移热能力差、阻力大、能耗高、副反应物多、装置难以放大等缺陷;板式加氢反应器的板内走水、板外装填催化剂、气体为全径向流动,理论上可以满足装置大型化乙二醇装置,实际工程上不适合加氢反应使用。由于乙醇与乙二醇会发生增碳反应,如果床层出现超温容易形成结焦。
板式加氢反应器的换热元件时由若干个150~400(板宽)×H(板高)的长方体板围成圆周面,此圆周面实际是一个多边型的,催化剂会出现厚薄不均匀,容易发生催化剂床层局部过热,出现结焦现象,没有办法投入实际的运行。
现有的羰化反应器一般为列管式反应器或板式反应器,列管式反应器,管内装填催化剂、管外是水。羰化反应器的列管为φ25×2~φ32×2,目前在市场上已投运的最大产能为10万吨的乙二醇,羰化反应器规格做到φ6000H催=8000的规格,因热应力消除不彻底,床层阻力高,反应器泄露,装置处于停产状态。在市场上很多地方投入运行的乙二醇装置,实际单系列为5万吨的乙二醇产能,20万吨乙二醇的羰化反应采用两个系列,四台φ4600、H催=6000的羰化反应器并联运行,存在催化剂装填少、移热能力差、阻力大、能耗高、容易发生分解爆炸、副反应物多、管板易烧穿、装置难以放大等缺陷;
板式羰化反应器的换热元件时由若干个150~400(板宽)×H(板高)的长方体板围成圆周面,此圆周面实际是一个多边型的,催化剂会出现厚薄不均匀,容易发生催化剂床层局部过热,实际工程上不适合羰化反应使用,由于亚硝酸甲酯在140℃就开始发生热分解反应,155~160℃时亚硝酸甲酯就会发生完全热分解,而且发生热分解反应放出热量大(3216j/g CH3ONO),同时是一个体积增大反应(2CH3ONO→CH3OH+CH2O+2NO),导致温度和压力快速升高,势必造成事故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水路自然循环的直管联箱蛇管式反应器,在径向和轴向上消除应力满足生产需要。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承压壳体、催化剂框体和换热管束,所述催化剂框体和换热管束分别设置在承压壳体内;所述换热管束包括出水管、上直管联箱、蛇管、下直管联箱、支管、环管和进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在承压壳体的顶部,所述上直管联箱分别连接出水管的进口和蛇管的出口,所述蛇管沿承压壳体的轴向分布,所述下直管联箱的分别连接所述蛇管的进口和支管的出口,所述进水管连接在承压壳体的底部,所述环管分别连接进水管和支管;所述上直管联箱和下直管联箱结构相同,分别包括沿承压壳体径向等角度设置的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垂直设置在所述承压壳体的横截面上,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蛇管,另一端连接对应的管路。
所述承压壳体包括上封头、壳体、支撑平台、下封头;所述上封头和壳体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支撑平台设置在下封头上,所述下封头固定在壳体的底部。承压壳体不参与反应,主要承受压力,不接触高温反应气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上封头上设有热电偶口、出水口和上气口,所述出水管设置在出水口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下封头上设有下气口、进水口和催化剂自卸口;所述进水管设置在进水口内。
所述催化剂框体包括平盖、外气筒、内气筒;所述平盖设置在上直管联箱的顶部,所述外气筒沿壳体的轴向设置,所述内气筒套设在外气筒内,所述蛇管设置于外气筒和内气筒之间的空隙内,所述外气筒和壳体之间具有空隙,所述上直管联箱和下直管联箱分别设置在外气筒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下直管联箱支撑在支撑平台上,所述出水管、平盖、上直管联箱、外气筒、蛇管、内气筒、下直管联箱、支管、环管、进水管形成的空间内装填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敦先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敦先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97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