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竹篾胶合混合地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9106.2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0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邓玉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南神箭竹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5/02 | 分类号: | E04F15/02;B32B15/04;B32B15/18;B32B15/20;B32B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417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篾 胶合 混合 地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木胶合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竹篾胶合混合地板。
背景技术
竹木胶合板是竹篾、竹材单板或小竹条用胶粘贴在胶合板上的一种装饰材料。竹木胶合板由一层或一层以上的采用竹篾黄编织的,并经上胶热压而成的竹胶板和一层(或在竹胶板的两面各一层)微薄木面压制而成。它具有静曲强度高,纵横方向物理力学性能差异小,隔音、隔热、耐冲击等优点,是制作高档家具和室内装饰物的理想材料。竹木胶合板的材质坚韧、防潮耐腐、耐热耐寒、纹理美观,具有素雅、朴实的民族风格,其硬度及强度远高于木材。它的加工性强,可锯、刨边、钻眼等。
然而现有的竹木胶合板虽然具备很强的优势,但仍不足以作为地板材料使用,其主要的原因的自身的耐压能力、导热能力以及加工便捷方面存在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篾胶合混合地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竹篾胶合混合地板,包括:上层板、中层板、底层板,所述的上层板、中层板、底层板从上至下重叠设置,且三者之间采用胶水粘结后压制成一整体,所述的上层板为实木板,所述的中层板为竹篾编织板,所述的底层板为铁板或铝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层板下端面开有纵横交错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层板、中层板、底层板在使用时,块与块之间采用石墨粉末填充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层板厚度为1-1.5cm,所述的中层板厚度为2-3cm,所述的底层板厚度为1-1.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2.结构牢固、性能稳定;
3.导热性好、便于安装、使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结构牢固、使用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层板;2-中层板;3-底层板4-石墨粉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竹篾胶合混合地板,包括:上层板1、中层板2、底层板3,所述的上层板1、中层板2、底层板3从上至下重叠设置,且三者之间采用胶水粘结后压制成一整体,所述的上层板1为实木板,所述的中层板2为竹篾编织板,所述的底层板3为铁板或铝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层板3下端面开有纵横交错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层板1、中层板2、底层板3在使用时,块与块之间采用石墨粉末4填充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层板1厚度为1-1.5cm,所述的中层板2厚度为2-3cm,所述的底层板3厚度为1-1.5cm。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竹篾胶合混合地板,采用上层板1、中层板2、底层板3三层结构从上至下重叠设置,三者之间采用胶水粘结后压制成一整体,采用实木板的上层板1便于作为地板材料的外表加工与舒适度,而竹篾编织板的中层板2可提高弹性,且静曲强度高,纵横方向物理力学性能差异小,铁板或铝板的底层板3提高了安装处的连接效果;底层板3下端面开有纵横交错的凹槽,提高安装后的稳定性;石墨粉末4填充后,可将外界热量很好的导入地面。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南神箭竹木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中南神箭竹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91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