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活污水过滤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7404.8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7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杨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4200 四川省宜宾***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污水 过滤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污水过滤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大量中小城镇先后涌现。目前,我国的中小城镇已经发展到2万多个。中小城镇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尤其中小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严重滞后,污水处理问题更加突出。全国绝大多数中小城镇未建立污水处理厂(设施),大量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这不仅对当地的水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且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现有的污水处理方法和设备较多,其中的生物脱氮除磷设施多以A/O、A2/O工艺为主,生产实践已被广泛应用,技术也较为成熟。但其仍有不够理想之处,尤其对经济力量薄弱,技术人员缺乏,水质水量波动大的中小城镇来说,更是如此,其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工艺流程长,运行复杂,不易操作控制与管理,抗冲击负荷能力差,且相对处理能力低,基建投资和占地面积大。另外,实际生产中在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情况下,难以保证出水水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活污水过滤分离装置,结构简单,操作要求低,易于管理,能有效实现污水的过滤分离,对促进废水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生活污水过滤分离装置,包括壳体、过滤机构和清洗机构,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出水管,所述过滤机构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滤网筒、以及均匀设置在滤网筒内的多个滤管,所述滤管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碳纳米内管、树脂外管,所述树脂外管上均匀设有多个滤孔,所述滤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出水管连通,所述壳体的底部还设有与壳体连通的过滤水管,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清洗水管、以及分别与清洗水管连通的多个喷嘴,所述喷嘴均匀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清洗水管设置在壳体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上还设有第一阀门,所述清洁水管上还设有第二阀门,所述过滤水管上还设有第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滤网筒是由碳纤维编制而成的滤网筒,所述碳纤维表面负载二氧化钛。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还设有紫外光光照单元。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源,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阀门、二阀门、第三阀门、紫外光光照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滤管还包括环形增压片,所述碳纳米内管上还设有与环形增压片相匹配的环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污水增压通过滤管进行过滤分离,大分子杂质由出水管排出,滤出水透过碳纳米内管,依次经过滤孔、滤网筒和过滤水管排出,同时由于滤网筒是由具有光催化功能的负载二氧化钛的纳米纤维编制而成,在紫光光灯照单元的协作下,能有效杀菌;在壳体上设置清洗机构,通过喷嘴喷水,实现对过滤机构和壳体内壁的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滤网筒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滤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滤管的剖面图
图中,1-壳体,2-滤网筒,3-进水管,4-出水管,5-过滤水管,6-清洗水管,7-喷嘴,8-滤管,9-碳纳米内管,10-树脂外管,11-滤孔,12-环形增压片,13-紫外光光照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生活污水过滤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过滤机构和清洗机构,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管3、出水管4,所述过滤机构设置在壳体1内,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滤网筒2、以及均匀设置在滤网筒2内的多个滤管8,所述滤管8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碳纳米内管9、树脂外管10,所述树脂外管10上均匀设有多个滤孔11,所述滤管8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3、出水管4连通,所述壳体1的底部还设有与壳体1连通的过滤水管5,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清洗水管6、以及分别与清洗水管6连通的多个喷嘴7,所述喷嘴7均匀设置在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清洗水管6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
具体地,所述进水管3上还设有第一阀门,所述清洁水管6上还设有第二阀门,所述过滤水管5上还设有第三阀门。
具体地,所述滤网筒2是由碳纤维编制而成的滤网筒2,所述碳纤维表面负载二氧化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杨,未经李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74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洗衣机污水循环利用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抗雾霾蜜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