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6291.X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9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乔毅;苏蕾;梁辉政;石敏球;张华俊;张晓健;王广义;周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宋静娜,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净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各区域河网发达,地形复杂,存在部分区域河道污水分散,旁路众多零散排污口难收集和控制等问题。特别是农村污水,农村生活污水粗排放,96%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线直排至就近水体,从而导致农村周边流域污染等问题。针对无法截污的旁路污水、农村生活污水、需应急治理的河道等水体,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主要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该工艺混凝和过滤效果较低,占地面积大,水力停留时间(HRT)长,这样会产生以下缺陷:(1)处理效率低,沉淀池负荷4-8m3/(m2·h),过滤系统处理效率8-10m3·m2/h;(2)水力停留时间长,达30-60min;(3)占地面积大,10000t/d处理量,占地达800-1000m2,产水率低,仅约95%。
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先进行混凝,再采用超磁分离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这种处理技术混凝的水力停留时间(HRT)较短,超磁分离耗电量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水力停留时间短,处理效率、除污率和产水率均较高的污水净化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水净化系统,其包括涡流微絮凝装置、微滤机和加药罐,所述微滤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多层滤布,所述箱体上设有入水口;所述涡流微絮凝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多级絮凝单元,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加药罐相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入水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将涡流微絮凝装置和微滤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提供一种新的污水净化系统。其中,涡流微絮凝是把液体中存在的微小悬浮物质(主要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有机物残渣等)最大限度地分离出来,达到液体净化或回收有用悬浮物的目的。微滤是一种机械过滤方法。它适用于把液体中存在的微小悬浮物质,主要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有机物残渣等最大限度地分离出来,达到液体净化或回收有用悬浮物的目的。微滤与其它过滤方法的根本区别在于所采用的过滤介质—滤布的孔径特别小,在低的水力阻力下,具有较高的流速特性,使截留下来的悬浮物大小总是比这些滤布上的微孔大。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净化系统时,水体和储存于加药罐中的混凝剂由涡流微絮凝装置的进水口进入絮凝单元中,混凝剂与污染物形成微小而密实的絮体,随着污水在设备中的流动,在水力搅拌的作用下,增加絮体间碰撞几率,随着流速的梯度下降,充分利用絮凝过程中的接触絮凝作用,小絮体逐渐凝聚成大絮体,絮体随污水流入微滤机,在微滤作用下,絮体被截留下来。
本实用新型为组合集成的一套可移动式涡流微絮凝装置-微滤机一体化设备,采用该设备进行污水净化时水力停留时间短,可移动式快速消除黑臭、深度去除悬浮物、磷等污染物,快速改善水质,且其出水水质清澈无味,感官效果极佳,产水率高达99.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药罐设于所述箱体和/或壳体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计量泵。加药罐的主要作用是溶解和储存混凝剂,通过在第一管道上设置计量泵,可将混凝剂定量加至涡流微絮凝装置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隔板,多级所述絮凝单元通过所述隔板隔开;所述隔板上均设有导流孔,且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上的导流孔分别设于隔板的上端和下端。通过在隔板上设置导流孔以保证水体由初级絮凝单元流动至末级絮凝单元;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上的导流孔分别设于隔板的上端和下端,这样交替分布的导流孔可保证水体能够一上一下的流过多级絮凝单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导流挡板,所述导流挡板位于末级所述絮凝单元的出水处。导流挡板能改变水流的位置,保证最后一级出水是高位出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流挡板上设有拉条。拉条可使得末级絮凝单元结构稳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上设有多个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与所述絮凝单元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箱体内还设有支撑平台,多层所述滤布均位于所述支撑平台上。支撑平台能保证箱体结构的稳定性,且其具有检修观测等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滤布的孔径为10um以下。采用所述滤布可截留水体中粒径大于10μm的粒子,去污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62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