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波纹管自动成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3241.6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5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徐世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越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10 | 分类号: | B21D43/10;B21D15/12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100 | 代理人: | 王怡敏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纹管 自动 成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波纹管自动成型设备。用于汽车排气系统中波纹管裸波自动成型。
背景技术
波纹管作为排气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元件,具有降噪、减震耐疲劳等优点。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波纹管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而现有卧式多波机采用人工送料,波纹管成型后还需对波纹管进行人工吸水,工作效率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可靠、高效的设备实现波纹管的自动成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波纹管自动成型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手进行多波机的上料,多波机检测到材料后,进行自动成型,成型后用机械手将产品件取下并完成吸水等动作。方便快捷、安全可靠,既节省人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波纹管自动成型设备,架体Ⅱ9的一端底部,垂直于水平方向设置有气缸Ⅴ16,顶料板1连接在气缸Ⅴ16的上方,顶料板1旁边为上料板2,上料板2下方与气缸Ⅴ16连接;横跨于多波机15上方的架体Ⅱ9上安装有一对机械手3,两个机械手通过架体Ⅰ8连接为整体,其中一个用于取料上料,另外一个用于取放产品件;机械手3上方与导杆气缸Ⅰ4连接,实现竖直Z方向运动;架体Ⅱ9的上方安装导轨5、滑座7,气缸Ⅱ6连接在导轨5上,机械手3通过架体Ⅰ8与气缸Ⅱ6相连,机械手3的水平X方向运动通过导轨5、滑座7及气缸Ⅱ6实现;Y方向运动通过安装在架体Ⅰ8底端的气缸Ⅲ10实现;多波机15的另一侧放置由架体Ⅲ13、气缸Ⅳ12及退料槽11组成的吸水设备,所述气缸Ⅳ12及退料槽11分别安装在架体Ⅲ13上,气缸Ⅳ12用于实现吸水后波纹管的退料工作;多波机15与油缸14相连实现多波机的打波进给。
所述的上料板2的宽度与波纹管成型前的外管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构思新颖,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采用机械手进行多波机的上料,多波机检测到材料后,进行自动成型,成型后用机械手将产品件取下并完成吸水等动作。方便快捷、安全可靠,既节省人力、降低生产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料板;2、上料板;3、机械手;4、导杆气缸Ⅰ;5、导轨;6、气缸Ⅱ;7、滑座;8、架体Ⅰ;9、架体Ⅱ;10、气缸Ⅲ;11、退料槽;12、气缸Ⅳ;13、架体Ⅲ;14、油缸;15、多波机;16、气缸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波纹管自动成型设备,架体Ⅱ9的一端底部,垂直于水平方向设置有气缸Ⅴ16,顶料板1连接在气缸Ⅴ16的上方,顶料板1旁边为上料板2,上料板2下方与气缸Ⅴ16连接;横跨于多波机15上方的架体Ⅱ9上安装有一对机械手3,两个机械手通过架体Ⅰ8连接为整体,其中一个用于取料上料,另外一个用于取放产品件;机械手3上方与导杆气缸Ⅰ4连接,实现竖直Z方向运动;架体Ⅱ9的上方安装导轨5、滑座7,气缸Ⅱ6连接在导轨5上,机械手3通过架体Ⅰ8与气缸Ⅱ6相连,机械手3的水平X方向运动通过导轨5、滑座7及气缸Ⅱ6实现;Y方向运动通过安装在架体Ⅰ8底端的气缸Ⅲ10实现;多波机15的另一侧放置由架体Ⅲ13、气缸Ⅳ12及退料槽11组成的吸水设备,所述气缸Ⅳ12及退料槽11分别安装在架体Ⅲ13上,气缸Ⅳ12用于实现吸水后波纹管的退料工作;多波机15与油缸14相连实现多波机的打波进给。
所述的上料板2的宽度与波纹管成型前的外管直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越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长春越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32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