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约型分层布置的空调机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2750.7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9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倪欣;丁峰;邢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张弘 |
地址: | 71008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约 分层 布置 空调 机房 | ||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约型分层布置的空调机房。
【背景技术】
在寸土寸金的大环境下,建设方为了达到更有效的利用建筑空间,减少非盈利性使用面积,达到利润最大化,往往会对设备用房的面积进行一再的压缩,希望用最少的面积来满足设备安装专业的使用要求。尤其是空调机房空间有限,多台空调机组需要同时工作且不能同时布置在空调机房内,给实际工程带来困难,如何合理的布置空调机组及利用回风井道和出风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内容旨在为空调机房内集约式布置设备给予一种思路及方法,提供一种集约型分层布置的空调机房,该空调机房能在满足使用及检修的同时,减少机房占地面积,降低土建成本,增大实用收益。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集约型分层布置的空调机房,包括设置在空调机房短边一侧的第一送风井道、第一回风井道、第二送风井道及第二回风井道,空调机房内上下设置两对空调机组,第一空调机组与第二空调机组设置在空调机房地面上且沿长边方向布置,第三空调机组与第四空调机组设置在空调机房墙壁的混凝土结构梁上且沿长边方向布置;第一送风井道通过第一送风管分别与第一空调机组与第二空调机组的送风口连通,第一空调机组与第二空调机组的回风口均通过第一回风管与第一回风井道连通,第一新风机组分别与第一空调机组与第二空调机组的新风出口连通;第二送风井道通过第二送风管分别与第三空调机组与第四空调机组的送风口连通,第三空调机组与第四空调机组的回风口均通过第二回风管与第二回风井道连通,第二新风机组分别与第三空调机组与第四空调机组的新风出口连通。
所述的第一送风井道与第一回风井道并排设置,第二送风井道与第二回风井道并排设置;第一送风井道低于混凝土结构梁的高度,第二送风井道高于混凝土结构梁的高度且低于第一回风井道的高度;第一回风井道升至结构梁上部后土建井道拐至第一送风井道的上部,而后直通空调机房屋面处,第二回风井道直通空调机房屋面处。
所述的空调机房屋面处还设置有排烟风机,排烟风机的排烟管与第一回风井道和/或第二回风井道连通。
所述的排烟风机的入口设镀锌钢丝防虫网。
所述的第一空调机组与第二空调机组均设置在空调机房地面的混凝土基础上;第三空调机组与第四空调机组均设置在空调机房内的钢梁基础上,钢梁基础固定在空调机房设置的混凝土结构梁上;混凝土结构梁的高度高于第一送风管的高度。
所述的第一新风机组和第二新风机组的新风出口为单层百叶新风口。
所述的第一新风机组及其新风管、第二新风机组及其新风管均采用吊装安装,且新风机组的新风入口设置在吊装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高度空间上进行设备排布,机房地面处布置两台空调机组,而后在机房一定高度上设置混凝土结构梁,结构梁按一定跨距横向排布,作为基础支撑,在其上根据所选用的空调机组的具体尺寸再设置钢梁。设备置于钢梁上,解决另两台空调机组的空间放置问题。
进一步,新风机组及新风管吊装设计,利用高度空间“见缝插针”式的方式解决了新风补给的问题。
进一步,机房中部结构梁下两台空调机组的送回风主管直接接至第二排的送风井道及回风井道上,而第一排左边的送风井道升至机房中结构梁上部一定距离后即不再上升,解决了结构梁上部两台空调机组的送风问题;而第二排右侧回风井道升至结构梁上部一定距离后土建井道左拐至第二排左侧送风井道的上部,而后直通空调机房屋面处,这样第一排右侧的回风井道在结构梁上部上升一定高度后其前方就没有任何阻挡,方便了机房上部两台空调机组回风主管接回风井道并上升至屋面。
进一步,升至屋面的两个回风井道兼做火灾排烟井道,排烟风机置于屋面处与竖井相连,通过火灾时相关阀门的切换和开关,完成相关的消防排烟任务。
【附图说明】
图1为货运口一层空调通风平面图;
图2为图1沿1-1的剖面图;
图3为货运口二层空调送风管布置平面图;
图4为图3沿2-2的剖面图;
图5为货运口二层空调回风及新风管布置平面图;
图6为图5沿3-3的剖面图。
图7为空调机房屋面布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27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