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9897.0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4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胡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昌润塑胶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的中空圆柱塑料件加工都是从整个圆柱塑料件铸造完成后再利用钻孔机对其进行通孔加工,这种方式需要借助钻孔机才能进行加工,增加了加工的步骤;传统的注塑加工模具在进行注塑加工时会出现注塑料内的空气存积在模具空腔内无法排出的现象,影响产品的质量,若特意地不对模具进行进一步的固定而为存积在模具空腔内空气排除提供缝隙,这会导致模具的定位准确性下降,亦会对产品造成质量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加工中空圆柱塑料件,注塑加工过程透气效果良好,模具整体定位准确的注塑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的上模位于所述的下模的上方,所述的上模的两侧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的下模两侧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的第一凸块位于所述的第二凸块的上方,所述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由所述的第一固定装置进行固定,所述的上模分为第一上模块和第二上模块,所述的第一上模块为上模的左半部分,所述的第二上模块为上模的右半部分,所述的上模上方设有所述的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的第一上模块和第二上模块由所述的第二固定装置进行固定,所述的下模分为第一下模块和第二下模块,所述的第一下模块为所述下模的左半部分,所述的第二下模块为所述下模的右半部分。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中心分别设有第一螺孔。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件和第一螺栓,所述的固定件的中心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的第一螺栓与所述的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配合。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和第二螺栓,所述的固定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上模块和第二上模块上,所述的固定板中心设有第三螺孔,所述的第二螺栓与所述的第三螺孔配合。
进一步,所述的上模和下模内分别设有空腔,所述的空腔为半圆柱状。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上模块内设有注塑口和第一半圆柱凸块,所述的第一半圆柱凸块位于所述的第一上模块内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上模块内设有透气通道和第二半圆柱凸块,所述的第二半圆柱凸块位于所述的第二上模块内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的透气通道的一端为锥形口。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下模块和第二下模块内分别设有第三半圆柱凸块,所述的第三半圆柱凸块位于第一下模块和第二下模块内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半圆柱凸块对圆柱形空腔内的中心部分进行填补,从而可进行中空圆柱塑料件的加工,透气通道的一端为锥形口结构,增大了空腔内缝隙的空间,保证注塑加工过程透气效果,采用固定装置对模具整体进行固定,保证模具整体定位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模1、下模2、第一固定装置3、第一凸块4、第二凸块5、第一上模块6、第二上模块7、第二固定装置8、第一下模块9、第二下模块10、第一螺孔11、固定件12、第一螺栓13、第二螺孔14、固定板15、第二螺栓16、第三螺孔17、空腔18、注塑口19、第一半圆柱凸块20、透气通道21、第二半圆柱凸块22、锥形口23、第三半圆柱凸块2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第一固定装置3和第二固定装置8,所述的上模1位于所述的下模2的上方,所述的上模1的两侧设有第一凸块4,所述的下模2两侧设有第二凸块5,所述的第一凸块4位于所述的第二凸块5的上方,所述的第一凸块4和第二凸块5由所述的第一固定装置3进行固定,所述的上模1分为第一上模块6 和第二上模块7,所述的第一上模块6为上模1的左半部分,所述的第二上模块7为上模1 的右半部分,所述的上模1上方设有所述的第二固定装置8,所述的第一上模块6和第二上模块7由所述的第二固定装置8进行固定,所述的下模2分为第一下模块9和第二下模块10,所述的第一下模块为所述下模2的左半部分,所述的第二下模块10为所述下模2的右半部分。
所述的第一凸块4和第二凸块5的中心分别设有第一螺孔11。
所述的第一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件12和第一螺栓13,所述的固定件12的中心设有第二螺孔14,所述的第一螺栓13与所述的第一螺孔11和第二螺孔14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昌润塑胶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昌润塑胶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98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水基高分子聚合物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控制流道的塑胶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