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CB蚀刻喷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8877.1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1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程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美维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08 | 分类号: | C23F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03 | 代理人: | 杨育增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cb 蚀刻 喷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PCB蚀刻喷淋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制线路板(PCB)作为现代重要电子元器件之一,承载众多电子元器件,有着“电子元器件之母”的美誉,PCB的生产流程多达20多道,流程长,成产工艺复杂,其中外层蚀刻作为外层线路图形制造工序,是PCB制造的“瓶颈”工序之一,外层蚀刻工序制造能力,直接决定PCB制造商外层线路制造能力,目前国内外主流PCB制造厂商的外层线路制造能力为4mil/4mil(线宽/线距),蚀刻工艺主要采用碱性蚀刻法,该工艺方法具有稳定,高效,成本低等优良特质,但对设备要求较高,其中蚀刻设备喷淋均匀性,直接决定蚀刻达标性,故设备喷淋均匀性是蚀刻能力的衡量标准之一,常规蚀刻设备采取主喷蚀刻的基础上增加蚀刻补偿的方法,将蚀刻均匀性(COV)控制在93%以上,以保证产品品质,因加装蚀刻补偿段,有着成本增加,制造流程增长等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PCB蚀刻喷淋装置。
一种PCB蚀刻喷淋装置,包括水泵、过滤器、喷淋管、PCB传送机构及箱体,所述喷淋管装设于箱体内,所述PCB传送机构穿过箱体,所述喷淋管设置在PCB传送机构的上方,所述喷淋管包括主流管及连接于主流管上喷嘴组,所述喷嘴组由若干喷嘴组成,其包括若干第一喷嘴、若干第二喷嘴及若干第三喷嘴,所述第一喷嘴的朝向与主流管在同一垂直面,所述第二喷嘴及第三喷嘴分别朝向主流管的两侧,第一喷嘴与第二喷嘴之间、第二喷嘴与第三喷嘴之间形成一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喷嘴与第二喷嘴之间的夹角为15°~3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喷嘴与第三喷嘴之间的夹角为15°~35°。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组的喷嘴沿主流管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
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管道,所述水泵及过滤器设置在水箱外侧,所述水泵的进水口通过道管连接到水箱的底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于过滤器的进水口,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于喷淋管的进水口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装设于水箱内,所述主流管的两端装设于转向机构上,所述转向机构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带动主流管正向或反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PCB蚀刻喷淋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主流管上设置第一喷嘴、第二喷嘴及第三喷嘴,所述第一喷嘴的朝向与主流管在同一垂直面,所述第二喷嘴及第三喷嘴的朝向分别朝向主流管的两侧,本专利中调整各喷管中喷嘴与药水的主流管的朝向,进而增大两端的蚀刻量,减小中间喷嘴的交叉喷淋面积,从而无需加装蚀刻补偿段,整板蚀刻量均匀分布,有效提高蚀刻均匀性,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PCB蚀刻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PCB蚀刻喷淋装置的喷淋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CB蚀刻喷淋装置,用于PCB板外层线路蚀刻,该PCB蚀刻喷淋装置包括水泵40、过滤器50、喷淋管30、PCB传送机构20及箱体10,所述喷淋管30装设于箱体10内,所述PCB传送机构20穿过箱体10,所述PCB传送机构20用于对PCB进行向前送料,所述喷淋管30设置在PCB传送机构20的上方,所述水泵40及过滤器50设置在水箱外侧,所述水泵40的进水口通过道管连接到水箱的底部,所述水泵4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于过滤器50的进水口,过滤器5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于喷淋管30的进水口上。
所述PCB传送机构20包括机架(图未标)、装设于机架上的滚轮21及连接于滚轮21上的电机,所述电机带动滚轮21转动,进而间接带动PCB向前送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美维电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美维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88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