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创面治疗的负压创面治疗装置中使用的贴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7543.2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7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尹会男;柴家科;程文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柴家科;尹会男;程文栋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景辉,王春光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创面 治疗 装置 使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创面治疗的负压创面治疗装置中使用的贴膜。
背景技术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一种临床应用较广的创面治疗方法,它通常将带有引流管的海绵敷料覆盖于创面,然后用贴膜进行封闭,将引流管连接负压源,使局部处于负压环境,将创面坏死组织及渗出液通过引流管排出体外,为创面修复和后期恢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目前常用负压创面治疗装置中,贴膜材料规格均为长方形,大小为20cm×30cm左右。临床上常用的负压创面治疗装置具有以下问题:由于贴膜为20cm×30cm大小,对于覆盖肢体相对较小,应用于肢体时需大量贴膜互相连接,极易造成连接处的漏气,影响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创面治疗的负压创面治疗装置中使用的贴膜,以解决负压创面治疗中,贴膜互相连接,极易造成连接处的漏气、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创面治疗的负压创面治疗装置中使用的贴膜,所述用于创面治疗的负压创面治疗装置中使用的贴膜为双层结构,即设计为筒形,两端具有开口,使用时贴膜可直接套住整个肢体,操作快,节约手术时间,而在筒状开口端设计为双面胶结构,有利于创面的最后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创面治疗的负压创面治疗装置中使用的贴膜,为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具有两个开口端,每个开口端的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都设有能够封闭所述开口端的双面胶条,所述双面胶条的延伸方向为所述开口端的周向。
进一步地,所述筒状结构的长度为40cm-150cm,所述开口端的最大宽度为50cm。
进一步地,所述贴膜由第一片贴膜和第二片贴膜对接形成,所述第一片贴膜和第二片贴膜贴合在一起时,所述用于创面治疗的负压创面治疗装置中使用的贴膜为平面状态,拉开所述第一片贴膜和第二片贴膜时,所述用于创面治疗的负压创面治疗装置中使用的贴膜为筒状。
进一步地,所述双面胶条的宽度为1cm至10cm。
筒状结构的两个开口端设有双面胶条,这样对于四肢上的创面可以直接套上,减少了贴膜拼接的次数,更利于创面的封闭,不容易漏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创面治疗的负压创面治疗装置中使用的贴膜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
2贴膜 23开口端 230双面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所述用于创面治疗的负压创面治疗装置中使用的贴膜为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具有两个开口端23,每个开口端23的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都设有能够封闭所述开口端的双面胶条230,所述双面胶条230的延伸方向为所述开口端23的周向。筒状结构的两个开口端设有双面胶条,这样对于四肢上的创面可以直接套上,减少了贴膜拼接的次数,更利于创面的封闭,不容易漏气,尤其适用于人体的四肢,减少了曲面处贴膜的拼接。
进一步地,所述筒状结构的长度为40cm-150cm,所述开口端的最大宽度为50cm,这样,适用于人体的四肢,便于快速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贴膜2由第一片贴膜和第二片贴膜对接形成,所述第一片贴膜和第二片贴膜贴合在一起时,所述用于创面治疗的负压创面治疗装置中使用的贴膜为平面状态,拉开所述第一片贴膜和第二片贴膜时,所述用于创面治疗的负压创面治疗装置中使用的贴膜为筒状。这样,贴膜2制作方便,便于存储运输。不使用时,可以折叠成平面形状,节省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双面胶条230的宽度为1cm至10cm,适合快速牢固的粘贴在人体上。
使用时用海绵敷料裹住肢体,在海绵敷料之外套上贴膜2可直接套住整个肢体,而在开口端23内外两侧(封口处内外两侧)贴膜为双面胶结构,有利于创面的最后封闭,然后在贴膜2上剪出连接孔,用于连接引流管,并做好密封工作,使引流管与海绵敷料以及贴膜形成密闭结构,引流管管体与负压源连接,抽出封闭空间中的空气,形成负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在不冲突的条件下可以相互组合,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柴家科;尹会男;程文栋,未经柴家科;尹会男;程文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75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