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镀锌废酸资源化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7163.9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7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刘瑞聪;孟宪礼;马准;柯爌琼;孙德林;黄成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北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1/12;B01D53/14;C22B7/00;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37104 | 代理人: | 付丽丽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镀锌 资源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酸处理及资源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镀锌废酸资源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热镀锌生产过程中先对镀件进行表面处理,使用盐酸反复冲洗金属表面去除油污和氧化物,当盐酸中金属离子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形成废酸(酸性废液)。目前,对废酸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酸碱中和法,加碱将金属离子沉淀和中和溶液中的酸,金属离子沉淀作为污泥交由污泥处理厂处理,这种解决办法不但浪费了有用的氯化铁资源,同时显著增加了企业排放废水中的盐含量,直接导致后续废水处理成本的大幅度提升;二是盐酸再生法。盐酸再生法均采用加热蒸发、喷雾燃烧的方式,其工艺是对废酸液进行直接加热回收盐酸和氧化铁,少数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采用鲁奇法和鲁特纳法。该处理工艺一次性投资大、运行维护费用高,一般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因此,国内的中小企业大都采用石灰中和法,使废酸液中和后达标排放。但此法需消耗大量的石灰,并产生大量的含水率99%的泥渣需干化处理。该方法处理设施投资和处理成本也都较高,且废酸液中的有用资源未能回收利用。
研究发现,从热镀锌废酸中直接回收的HCl浓度低,品质低,回收价值低,由于酸性废水中铁含量高,Fe2+离子含量为12000-20000mg/L,Fe3+离子含量为 1000-5000mg/L,将废酸中的铁回收利用价值更高。如中国专利 CN2015107042476公开了一种热镀锌废酸联合制备氧化铁红和盐酸的方法,将酸性废水采用雾化器喷入微波反应室中,然后从微波反应室底部通入氧化性气体,制备得到氧化铁颗粒和含盐酸的尾气。然而该方法采用雾化器和微波反应器制备氧化铁,设备造价高,难以工业化应用,且处理后得到的含盐酸的尾气通过碱液吸收,达到工业废气排放标准后排放,整个过程无法实现零排放处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热镀锌废酸资源化处理方法及其装置,解决了现有方法中无法有效回收废酸中的铁,或者回收过程造价太高,无法工业化推广应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镀锌废酸资源化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铁的回收:向热镀锌废酸中加入氧化剂,将废酸中的Fe2+离子氧化Fe3+离子,然后将废酸pH调节为4.5,Fe3+生成Fe(OH)3沉淀,固液分离,Fe(OH)3沉淀回收,滤液进入下一步骤;
(2)其他重金属的处理:调节步骤(1)得到的滤液pH为9.5,重金属离子生成相对应的难溶盐沉淀,固液分离后,滤液进步下一步骤;
(3)可溶盐回收:将步骤(2)得到的滤液pH调节为中性,然后将滤液加热蒸发,滤液中可溶盐结晶析出回收,蒸发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回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氧化剂为氯酸钠,步骤(1)和步骤(2)中采用氢氧化钠调节pH,避免引入其他阳离子影响后续结晶产品的品质,步骤(3) 中加热蒸发过程采用的装置为太阳能预热池和MVR蒸发系统,滤液经过太阳能预热池加热温度上升到50-70℃,然后进入MVR蒸发系统蒸发,所述太阳能预热池吸收太阳能将滤液加热,降低后续蒸发过程运行成本。
进一步地,将步骤(1)得到的Fe(OH)3沉淀脱水至含水率15-30%后加入到高温炉中进行高温炼铁,Fe(OH)3受热转化成Fe2O3,然后在还原性气体的作用下转化成铁。
进一步地,将步骤(2)得到的难容盐沉淀进入太阳能预热池脱水至含水率为15-30%。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镀锌废酸资源化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酸雾回收:采用酸雾吸收塔吸收热镀锌废酸表面的挥发性酸雾,将形成的酸液输送到步骤(1)中的热镀锌废酸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镀锌废酸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Fe2+为 12-20g/L,Fe3+为1-5g/L,其他金属离子为300-5000mg/L,HCl为54-127g/L。
本实施例涉及的热镀锌废酸资源化处理装置,具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铁沉淀回收装置、重金属沉淀回收装置和蒸发结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北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北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71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