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温玻璃纤维塑料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6208.0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9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赵中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阿斯顿工程技术转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F16L59/02;F16L5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玻璃纤维 塑料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纤维塑料管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保温玻璃纤维塑料管道。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塑料管道又称玻璃钢管,主要用于液体输送领域,但是现有技术中玻璃钢管保温性和抗压能力差,易脆裂,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保温性能好,且强度较高的保温玻璃纤维塑料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保温玻璃纤维塑料管道,其特征在于:由外到内依次包括保温层、缓冲层、防水层、隔热层、管道本体和防腐层,所述的保温层为岩棉保温毡,隔热层包括与管道本体外壁贴合的若干圆环形内套环和与防水层贴合的若干圆环形外套环,外套环和内套环通过圆环形连接环连接,连接环截面呈斜板状,且一个内套环与两个连接环连接,并形成截面呈正三角形的环形内保温腔,一个外套环与两个连接环连接,并形成截面呈倒三角形的环形外保温腔,且内保温腔和外保温腔均为封闭结构,并沿管道本体轴向间隔分布。
本管道利用保温层和隔热层配合起到很好保温隔热效果,且隔热层利用内保温腔和外保温腔能进一步提高保温隔热效果,且内保温腔和外保温腔截面分别为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结构,并沿管道本体轴向间隔分布,因此能利用隔热层加强整体的强度,以提高整体的抗压强度,避免管道本体脆裂。
在上述的一种保温玻璃纤维塑料管道中,所述的隔热层为聚苯乙烯发泡材料一体制成。
在上述的一种保温玻璃纤维塑料管道中,所述的缓冲层上设有沿管道本体径向设置的缓冲孔。
因此利用缓冲孔具有很好的吸能缓冲作用。
在上述的一种保温玻璃纤维塑料管道中,所述的管道本体中部设有钢丝编织网。
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强度。
在上述的一种保温玻璃纤维塑料管道中,所述的防水层为铝膜,所述的防腐层为涂覆在管道本体内壁的高分子防腐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管道利用保温层和隔热层配合起到很好保温隔热效果,且隔热层利用内保温腔和外保温腔能进一步提高保温隔热效果,且内保温腔和外保温腔截面分别为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结构,并沿管道本体轴向间隔分布,因此能利用隔热层加强整体的强度,以提高整体的抗压强度,避免管道本体脆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管道局部剖视图。
图中,
1、保温层;
2、缓冲层;21、缓冲孔;
3、防水层;
4、隔热层;41、内套环;42、外套环;43、连接环;
5、管道本体;
6、防腐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温玻璃纤维塑料管道,由外到内依次包括保温层1、缓冲层2、防水层3、隔热层4、管道本体5和防腐层6,保温层1为岩棉保温毡,隔热层4包括与管道本体5外壁贴合的若干圆环形内套环41和与防水层3贴合的若干圆环形外套环42,外套环42和内套环41通过圆环形连接环43连接,连接环43截面呈斜板状,且一个内套环41与两个连接环43连接,并形成截面呈正三角形的环形内保温腔,一个外套环42与两个连接环43连接,并形成截面呈倒三角形的环形外保温腔,且内保温腔和外保温腔均为封闭结构,并沿管道本体5轴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隔热层4为聚苯乙烯发泡材料一体制成。缓冲层2上设有沿管道本体5径向设置的缓冲孔21。管道本体5中部设有钢丝编织网。防水层3为铝膜,防腐层6为涂覆在管道本体5内壁的高分子防腐材料。
本管道利用保温层1和隔热层4配合起到很好保温隔热效果,且隔热层4利用内保温腔和外保温腔能进一步提高保温隔热效果,且内保温腔和外保温腔截面分别为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结构,并沿管道本体5轴向间隔分布,因此能利用隔热层4加强整体的强度,以提高整体的抗压强度,避免管道本体5脆裂。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保温层1、缓冲层2、缓冲孔21、防水层3、隔热层4、内套环41、外套环42、连接环43、管道本体5、防腐层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阿斯顿工程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阿斯顿工程技术转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62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