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盘扣架上的转换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3845.2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5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周志健;陈光;韩阳;崔爱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48 | 分类号: | E04G11/48;E04G11/5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上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盘扣架上的转换梁装置,尤其涉及对盘扣架使用过程中梁下需加设支承立杆时的具体转换做法。
背景技术
随着模板支撑体系的快速发展和盘扣架拼拆方便、稳定可靠等优点,在现阶段建筑施工过程中,盘扣架在满堂脚手架体系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由于盘扣架小横杆水平长度和架体纵横距一般大于1m,当设计梁下部需支承立杆作用时,盘扣架自身的构配件难以设置所需的小横纵距并难以满足稳定性需求,且同一立面中由于盘扣架立杆的存在使梁下部需加设的立杆无放置空间,若不及时解决此类问题,将滞后施工速度且将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对此类梁下部需支承立杆作用又无放置空间时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转换装置来解决此类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能够解决梁下部需支承立杆作用又无放置空间的现象的盘扣架上的转换梁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盘扣架上的转换梁装置,包括可拆卸地安装于盘扣架上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连接有支承立柱,所述支承立柱的设置位置对应于盘扣架中外加设计梁的底部。
所述盘扣架上的转换梁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盘扣架包括立杆、设于立杆上的盘扣件及通过所述盘扣件与所述立杆相连的横杆。
所述盘扣架上的转换梁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夹持于两侧的所述立杆上并搁置于所述立杆上的所述盘扣件上。
所述盘扣架上的转换梁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的间距等于或小于所述立杆的外径。
所述盘扣架上的转换梁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支承立柱上设有支承立杆,所述支承立杆的顶部支托于所述外加设计梁的底部。
所述盘扣架上的转换梁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支承立杆的顶部设有高度可调的顶托,所述顶托承托于所述外加设计梁的底部。
所述盘扣架上的转换梁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支承立柱为管体,所述管体的外壁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所述支承立杆的下端插设并固定于所述管体内。
所述盘扣架上的转换梁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支承立杆的下端插设于所述管体内,且所述管体与所述支承立杆之间通过套箍固定。
所述盘扣架上的转换梁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连接有两个所述支承立柱,且两个所述支承立柱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三等分位置。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转换梁装置可预先制作完成,根据设计梁安装位置可实现快速支承梁下立杆的实施效果,将上部荷载通过转换梁装置传至盘扣架立杆上,保障了架体安全稳定性,避免了立杆从楼层板处一次性从底向上搭设的难题,减少了立杆数量,节约了施工成本,且避免了同一立面中立杆无安放空间的施工难题;施工完成后该装置拆卸简便,通过实行有效的归库保存制度增加了其周转利用的次数,方便了后续使用及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盘扣架上的转换梁装置的立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盘扣架上的转换梁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1-1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盘扣架上的转换梁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首先,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盘扣架上的转换梁装置主要由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及支承立柱13组成。其中,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可拆卸地安装于盘扣架上,第一横梁11与第二横梁12相对设置,可采用腹板相对的两槽钢构成该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支承立柱13焊接固定在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两根支承立柱13,且该两根支承立柱13设置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三等分位置,将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在水平长度上均分为等长的三段,第一横梁11及第二横梁12与支承立柱13四周围焊为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38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爬模架体用模板移动装置
- 下一篇:用于同时浇筑高低跨结构的模板支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