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赋能机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3101.0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2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明;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圣融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3/00 | 分类号: | H01G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软翰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80 | 代理人: | 吴雅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赋能机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双面蒸镀工艺的成熟,过电流能力更强、耐压更高的低损耗双面金属化箔式新型系列电容器被不断研发出来,然而现有行业通用的赋能机仅能满足3500V以下赋能电压的技术要求,与新型系列电容器不相适应。
参见图1,为现有赋能机电路结构示意图。赋能机电路包括正极电源端和负极电源端,在正极电源端和负极电源端之间设有用于对电容器进行赋能的赋能电极板12。在对电容器赋能时,赋能电源通过赋能电极板12对电容器两端面施加电压,为了抑制赋能电极板12对电容器两端面逐渐施加压力时赋能高压在赋能电极板12与电容器端面之间产生的电火花,通常,采取交流接触器11进行控制,交流接触器11在电极板12对电容器两端面施加一定压力时吸合,赋能电压作用于电容器,完成赋能动作。电源的通、断控制是依靠普通交流接触器的放开与闭合进行转换,因交流接触器耐压不高且带载放开、闭合控制时触点易产生火花烧蚀,从而损坏交流接触器,存在严重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赋能机电路的交流接触器易损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赋能机电路。
本实用新型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赋能机电路,包括赋能电极板、正极电源端和负极电源端,所述赋能电极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正极电源端、所述负极电源端电连接形成电路回路;进一步包括干簧管,所述干簧管设于所述赋能电极板、所述正极电源端、所述负极电源端形成的所述电路回路上。
优选地,所述干簧管包括电触点、玻璃管,所述电触点设于所述玻璃管中。
优选地,在所述玻璃管外进一步设有环氧树脂外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赋能机电路为将现有赋能机电路的交流接触器替换为干簧管,利用干簧管的稳定且熔点高,通、断控制转换速度快的特性,解决现有赋能机电路不适应新型系列电容器及交流接触器耐压不高且带载放开、闭合控制时触点易产生火花烧蚀,从而损坏交流接触器的问题,提高赋能机电路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现有赋能机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赋能机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为本实用新型赋能机电路的干簧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赋能机电路,包括赋能电极板22、正极电源端和负极电源端,赋能电极板22的两端分别与正极电源端、负极电源端电连接形成电路回路。相较于现有赋能机电路,本实用新型的赋能机电路进一步包括干簧管21,干簧管1设于赋能电极板22、正极电源端、负极电源端形成的电路回路上。
参见图3,为本实用新型赋能机电路的干簧管结构示意图。干簧管21包括电触点211和玻璃管212,玻璃管212将电触点211密封,且在并设置保护树脂214进行进一步的密封。在玻璃管212外还设有环氧树脂外壳213,以实现对玻璃管212的保护。在玻璃管212中充有惰性气体。进一步地,电触点211用惰性贵金属铑制成。
将现有赋能机电路的交流接触器替换为干簧管21,由于干簧管21的电触点211被密封于玻璃管212内,所以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工作非常稳定。电触点211熔点高,能减少电火花对电触点表面的烧蚀,延长触点寿命。电触点211的簧片电极可小型轻量化,以有效提高触点通、断的转换速度,且控制电触点的通、断功耗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圣融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圣融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31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交通分流疏导系统
- 下一篇:一种交通流预测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