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无线传输的家用安全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2345.7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1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平;李诗语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B19/00 | 分类号: | G08B19/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5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线 传输 家用 安全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住宅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家用安全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目前很多家庭是夫妻双方都在工作的,白天家中没有人,其采用的家庭防盗方式主要是一些比较机械的装置,比如安设防盗门、防盗窗等,但这种单纯的机械装置在实际的运用中有许多安全隐患,比如有盗贼潜入房子行窃的时候,主人不能及时了解情况,而且往往为犯罪分子提供翻越条件,同时影响房屋的美观、遇到火灾时,也阻止了主人的逃生。同时,现有的家庭住宅中由于各种原因,会经常发生一氧化碳泄露、因发生火灾导致室内有害气体浓度增加的情况,而由于有些有害气体是无形的,因此不能用肉眼观察到,从而使得当发生有害气体浓度增加时,人员不能及时了解情况以及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而目前尚没有有效的家用的有害气体监测系统。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室内有害气体以及盗窃进行智能监控的家用安全报警系统,取代上述传统的监控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家用安全报警系统,其针对当代人们对防火防盗的需求,本实用新型设计采用主控制器作为主控芯片,结合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从控制器、报警器以及显示器对设定的住宅检测范围进行自动检测,一旦出现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或盗情即立即报警。
本实用新型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家用安全报警系统,其包括主控制器以及温湿度传感器,其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且包括温度测量元件以及湿度测量元件,用于检测预设范围内的温度值和湿度值,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值和湿度值输出至所述主控制器;
人体红外传感器,其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用于感应预设范围内人体的活动情况,并将其转化为与人体相关的电信号,且将所述与人体相关的电信号输出至所述主控制器;
烟雾传感器,其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烟雾传感器用于检测预设范围内的有害气体浓度,并将检测到的有害气体浓度信号以模拟量或数字量的形式输出至所述主控制器;
所述主控制器根据预设的阈值对所述与人体相关的电信号和烟雾浓度信号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产生报警信息并无线发送;所述报警信息包括是否有人和是否需要进行烟雾报警;
从控制器,其包括与所述主控制器无线连接的无线收发器,所述无线收发器用于接收所述主控制器发送的报警信息;
显示器,其连接所述从控制器以及主控制器,用于显示温度值和湿度值以及报警信息;
以及报警器,其连接所述从控制器,所述从控制器根据所述报警信息控制所述报警器进行报警;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包括用于接电源的第一电源端、用于接地的第一接地端以及用于连接信号线进行数据信号传输的信号线端;
所述无线收发器包括用于控制SPI通信的六个引脚:CE、CSN、SCK、MOSI、MISO、IRQ、用于接电源的第二电源端以及用于接地的第二接地端。
优选的,所述无线收发器包括增强型Schock Burst TM模式控制器、频率发生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放大器、解调器以及调制器。
优选的,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在当有人活动时输出高电平至所述主控制器,在经过一个延时周期后再进行检测,若无人活动则输出低电平至所述主控制器,循环往复。
优选的,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具有用于设置感应封锁时间的感应封锁时间设置单元;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在所述感应封锁时间内不接收与发送任何信号;所述感应封锁时间为1.5-3.5秒。
优选的,所述主控制器为STC89C52单片机;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为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为HC-SR50人体红外热释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为MQ-2有害气体检测传感器;所述从控制器为AT89C52单片机;所述显示器为12864液晶显示器;所述无线收发器为NRF24L01无线收发器;所述报警器包括报警灯和蜂鸣器。
优选的,还包括时钟电路,其包括石英晶体振荡器、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串联后与所述石英晶体振荡器并联,且所述石英晶体振荡器两端分别接所述单片机AT89C52的引脚XTAL1和XTAL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理工学院,未经湖北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23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