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圆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2261.3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5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雄;孔令华;郭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正和恒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99 | 代理人: | 陈子英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圆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生化处理设备,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污水处理的生物圆顶,属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得到重视,而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水污染问题一直是政府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投入巨资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处理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当前的污水处理设备依赖于完善的排水管网和雄厚的资金支持,对于城市排水管网不能覆盖的生活小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小城镇地区以及需要对特定污水进行单独处理的机构单位的污水处理来说就显得不是很适合。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污水处理的设备具有实现小型化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是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废水生物处理法,即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装填一定数量的填料,利用栖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应的氧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净化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在可生化条件下,不论应用于工业废水还是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其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
但是,目前大部分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设备保温效果较差,在冬季由于水体温度过低,微生物的活性偏低,且在污水中微生物流动性大,不能很好的依附在载体上,造成水处理工艺及设备在冬季运行效果偏低,由此极大地限制了这种技术的推广应用。
另外,现有生物接触氧化设备还存在内部构造不甚合理,存在一定的死区,死区中污泥大量沉积且难以更新,会使局部堵塞越来越大,或因大片污泥脱离而妨碍或堵塞其他区域,使系统内的流动状态进一步恶化,不仅影响整理处理能力和净化效果,而且还易于出现异味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圆顶,目的是适应于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污水处理,设备的内部构造合理,不存在死区,各处基本处于相同的流动状态,设备的整体净化效果好,不易出现局部堵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提高设备的保温能力,在冬季低温环境下依然能够有效运行。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于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生物圆顶,包括依次多层罩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在底座上,相邻的所述壳体之间留有间隙,相邻的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内以及最内层的所述壳体内填充有生物填料,各所述壳体的底部内侧均设有环形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分布有曝气口,各所述壳体的顶端均设有中央通孔,所述环形曝气管贴近于相应壳体的底部内表面,即当所述环形曝气管位于两个相邻壳体之间时或位于最内层的壳体内时,所述环形曝气管应位于近外侧壳体处,其贴近程度以在相应加工条件和加工精度要求下,尽可能的接近为宜。
各所述壳体均优选呈凸面状。
各所述壳体均优选呈旋转曲面状且各所述壳体的旋转轴重叠。
各所述壳体可以均呈球冠状,或者,各所述壳体可以均呈底边为圆的椭球冠形。
各所述环形曝气管均可以连接曝气主管并通过所述曝气主管连接曝气风机。
所述底座的中央可以设有向上延伸的立管,所述立管穿过各所述壳体的中央通孔,顶部延伸在最外层壳体的外面或者与最外层壳体的顶端平齐,所述立管位于壳体内的管壁上分布有集气通孔,上升的气流通过集气通过进入立管内并沿立管继续向上流。
优选的,所述壳体采用HDPE材质,以提高保温性能。
优选的,所述生物填料采用亲水材质,以提高吸附能力。
优选的,所述底座安装水泥基座上,所述水泥基座优选呈三叉形,以保证稳定性。
优选的,这种生物圆顶可以设置在地下,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温度,并减小振动对环境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通过环形曝气管向各个填充填料的区域进行曝气,形成气水混合介质流向上冲击和流动,上升到壳体顶部的气体夹带部分液固体从壳体顶部的中央通孔穿过继续向上流动,部分液固体在上升的过程中沉降分离,上升的气流最终从最外层的壳体顶部的中央通孔流出,大部分液体在同气流上升到一定程度后转向下流,形成壳体内的循环流,在循环流动过程中不断与填料接触,被填料吸附并发生生化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正和恒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正和恒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22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