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堵塞人工湿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1687.7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0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商洪池;李瑞兴;邢磊;郭纪光;李小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正和恒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99 | 代理人: | 陈子英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堵塞 人工 湿地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堵塞人工湿地系统,属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因具有建设与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处理效果稳定而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面源污染、地表径流污染、畜禽养殖废水以及污水厂尾水等的治理。
但是,人工湿地在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堵塞现象是人工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进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是导致人工湿地堵塞的重要成因之一,因此强化对进水中固体悬浮物的去除对防止湿地堵塞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水流状态是维持系统正常运行,使系统充分发挥净化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在发生堵塞后,基质的渗透系数会急剧下降,过水能力也随之降低,大量引入湿地系统的污水直接雍积在湿地表面,长期积水引发恶臭、导致蚊蝇滋生,影响周边环境。
另外,占地面积较大也是限制人工湿地在城市建成区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解决人工湿地堵塞问题,延长湿地运行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减少人工湿地占地面积,节约用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堵塞人工湿地系统,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沉淀区和湿地区,所述沉淀区和湿地区垂直分布,所述沉淀区位于所述湿地区的下方,所述沉淀区设有沉降组件,所述沉降组件与池体的底面之间留有构成布水区的间距,所述沉降组件的上方为用于支撑填料的支撑板,所述沉降组件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留有构成缓冲区的间距,所述支撑板采用穿孔板,所述穿孔板上分布有若干上下穿透支撑板的布水孔,所述支撑板的上面铺设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的上面铺设有填料表层,所述布水区通过导流渠连通进水管,所述湿地区的侧壁上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优选设置在所述湿地区的后壁上,所述溢流堰的外侧为集水渠,所述集水渠上设置出水管,所述沉降组件为斜管沉降组件或斜板沉降组件。
优选的,所述池体的底面为前高后低的斜面,以便于污泥向后部聚积,方便污泥收集和排泥。
所述布水区的后部可以设有位于池体底面上的排泥管,所述排泥管横向延伸,穿过池体的一侧侧壁,其外端接入位于池体外侧的集水井,所述排泥管上设有排泥控制阀门,所述排泥控制阀门采用电控阀门。
所述集水井内可以设有潜污泵,所述潜污泵连接有输出管道,以便将集水井中的污水污泥送出。
所述池体的底面可以设有垫层,所述垫层上铺可以设有防渗层。
所述沉淀区和湿地区的共有前壁可以为穿孔墙,所述穿孔墙与池体的前壁之间留有构成所述导流渠的间隙,所述进水管安装在池体的前壁上,内端与所述导流渠连通,所述穿孔墙上的穿墙孔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穿墙孔位于所述穿孔墙的底部,所述穿墙孔的内端连通所述补水区。
所述填料层优选采用火山岩填料。
所述填料表层优选为砾石层。
所述湿地区可以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优选为芦苇或主要为芦苇。
所述池体可以为混凝土构筑物,所述支撑板可以为预制穿孔钢筋混凝土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由进水管输入的待处理的污水/废水,经导流渠进入布水区后,经沉降组件流入位于沉降组件上方的缓冲区,布水区和缓冲区起到匀压作用,使沉降组件中的各通道进出压力差基本相同,由此保证了各通道的水流流速相仿,水中夹带在固体颗粒物等杂质在流经沉降组件时得以沉降,沉降后沿斜管或斜板的底面滑下落入布水区的底部,缓冲区的水进行向上流进入填料表层的上方,然后经溢流堰流入集水区,水穿过填料层和流经植物附近时得到进一步净化,最终由出水管送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沉淀区采用斜管或斜板组件,强化了对固体悬浮物的去除,降低湿地(例如湿地区的填料层)堵塞的风险,延长湿地寿命;
沉淀区与人工湿地系统合建,沿垂直方向分布,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排污控制阀门可以与潜污泵采用同一电源和控制电路,同时启闭,控制方便,简单易行;
填料层采用火山岩填料,对污水净化效果较好;
芦苇根系具有较强的泌氧能力,且附着有较高的微生物量,强化了系统去污效果;
预制穿孔钢筋混凝土板采用预制形式制作,施工安全且速度较快;
流向为上向流,处理水体可以与植物根区充分接触,处理效果好;
出水采用溢流堰形式,优选溢流三角堰,出水较均匀,减小系统短路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正和恒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正和恒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16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生态浮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