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定土壤饱和含水量的仪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8254.6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1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郭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土壤 饱和 含水量 仪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饱和含水量的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定土壤饱和含水量的仪器。
背景技术
在森林水文观测中,对土壤饱和含水率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现有的方法主要采用固定时间长度的环刀浸泡法,根据土壤质地,浸泡若干小时后对环刀进行称重,然后计算土壤饱和含水量。该方法需要预先明确土壤质地,然后选择时间长度。对于壤土,一般浸泡环刀8-12小时,对于粘土含量较高的土壤,则需要延长环刀浸泡时间;研究中发现,对环刀的浸泡时间太长或者过短,都会影响土壤饱和含水量测定精度;此外,土壤水达到饱和的时间作为一个间接反映土壤质地的变量,在森林水文研究中未被重视,目前还没有方法研究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所需要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测定土壤饱和含水量的仪器,该仪器有效解决了传统测量土壤饱和含水量仪器存在的缺陷,并作出了一些改进地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测定土壤饱和含水量的仪器,包括两个底座,所述底座上分别竖直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之间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若干个拉力传感器,所述拉力传感器下方连有尼龙线,所述拉力传感器通过尼龙线连接有铁丝笼,所述铁丝笼内固定设有环刀,用于采集并盛放土壤,所述铁丝笼外放置有容器,用于盛装水;
所述拉力传感器均连有导线,所述拉力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有电子控制箱。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子控制箱包括电池和无纸记录仪,所述电子控制箱还设有开关。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环刀包括环刀体,以及位于环刀体两端的环刀顶盖和环刀底盖,所述环刀顶盖上开有若干个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可精确测定出达到土壤含水率达到饱和的时间,无需预先知道土壤质地,即可精确测定出土壤样品在不同时间的吸水量及最大吸水量,并精确计算出土壤饱和含水率;
2)可比较不同土壤样品在浸泡时间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过程;
3)根据无纸记录仪通道数量,可以同时对多组上述参数进行测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环刀的分解后各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环刀组装时示意图
其中,1-底座,2-立柱,3-横梁,4-拉力传感器,5-尼龙线,6-铁丝笼,7-环刀,71-环刀体,72-环刀顶盖,73-环刀底盖,74-圆孔,75-防水胶带,8-容器,9-导线,10-电子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测定土壤饱和含水量的仪器,包括两个底座1,底座1分别竖直安装有立柱2,立柱2之间设有横梁3,横梁3上设有若干个拉力传感器4,拉力传感器4下方连有尼龙线5,拉力传感器4通过尼龙线5连接有铁丝笼6;使用时,铁丝笼6内固定设有环刀7,用于采集并盛放土壤,铁丝笼6外放置有容器8,用于盛装水;
拉力传感器4均连有导线9,拉力传感器4通过导线9连接有电子控制箱10,电子控制箱包括电池和无纸记录仪(图中未示出),电子控制箱还设有开关(图中未示出)。如图2所示,环刀7包括环刀体71,以及位于环刀体71两端的环刀顶盖72和环刀底盖(73),环刀顶盖72上开有若干个圆孔74。
如图3所示,环刀7的加工组件为环刀体71和环刀盖,环刀盖分为环刀顶盖72和环刀底盖73,加工方法为首先在环刀顶盖72上进行钻孔或者冲孔加工,形成若干孔径为1mm圆孔74;然后用防水胶带75将环刀盖和环刀体71的连接处缠绕两圈,以确保环刀7在浸泡过程均由有孔环刀盖位置浸水。
上述测定土壤饱和含水量的仪器在测量时采用以下步骤,包括:
a、调节铁丝笼6与拉力传感器4之间尼龙线5的长度,使环刀刃一端的环刀顶盖72刚好能没入水中;
b、打开电子控制箱10开关,预先设置无纸记录仪的时间测定步长,将铁丝笼6静置,并在无纸记录仪上进行归零处理;
c、将环刀7置于铁丝笼6,确保环刀刃一端向上,铁丝笼6用以固定环刀7位置,静置,然后将铁丝笼6轻轻放入盛有水的容器8内,并悬置于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82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