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焦透镜、变焦光学系统及变焦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6096.0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9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黄庸源;霍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恒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51221 | 代理人: | 王芸,熊晓果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焦 透镜 光学系统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焦透镜、变焦光学系统及变焦灯具。
背景技术
在照明技术领域中,为了使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按照人们的需要进行分布,通常是需要采用各种光线转换装置对光线进行或反射、或折射、或聚集、或发散,如此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最终得到符合人们实际需要的照明区域。
在目前的光线转换装置中,透镜被广泛的运用,原因在于,透镜的各个侧面即可作为反射光线的反射面或者作为折射光线的折射面,各个侧面的相对位置统一,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并且加工方便,制造简单。
然而,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发明人发现,目前的透镜依然还存在有不足,具体体现在:目前的透镜光学系统,运用环境越来越多样,所要求光学系统提供的照明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例如,目前通常需要光学系统能够提供光斑大小的调节功能,以适应不同照明环境的要求,为了实现该功能,目前的光学系统中,通常是采用多组透镜组合结构或者采用遮光部件,在采用多组透镜组合结构时,其是通过调节各个透镜之间的相互位置,进而对光线系统的光束角进行调整,如此,实现对光斑大小的调节;而采用遮光部件,其是通过设置遮光件,选择性的将光束中的大角度光线进行遮挡,进而实现光斑的调整。
采用上述方法,虽然都实现了对光斑的调整,但是,在采用多组透镜组合结构时,在光学系统中,需要布置多个透镜,使得整个光学系统构件繁多,结构复杂,不方便制造和后期维护;而采用遮光部件时,遮光件又会阻挡部分光线,使光源发出的光线并不能全部参与照明工作,光通量损失,出现光线利用率不高问题。
所以,基于上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既能够实现光束角度调整,又能够减小光通量损失,而且结构简单的光学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光学系统在光束角调整时,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既能够实现光束角度调整,又能够减小光通量损失,而且结构简单的光学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变焦透镜,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包括有供光源光线折射进入透镜本体的入射面、供透镜本体内光线折射出透镜本体的出射面和用于将由所述入射面进入光线中的部分反射至所述出射面的反射面,所述入射面对应有至少一个光源移动区间,光源在该区间内移动时,由所述出射面折射出光束的光束角度相应的变大或者变小。
本申请的变焦透镜,由于具有一光源移动区间,光源在该区间内移动时,由出射面折射出光束的光束角度相应的变大或者变小,也就是说,在实际的光学系统中,只需要在该光源移动区间内移动光源,即可实现光束角度的调整,进而实现光斑大小的调整,如此,较传统变焦光学系统和变焦灯具而言,首先是不需要为变焦而设置多组光学透镜,进而极大的简化了光学系统的内部结构;同时,也不需要设置遮光组件来阻挡光线,进而也减小了光通量的损失。
优选的,所述入射面环绕于所述光源移动区间外,使光源在所述光源移动区间内移动时,光源发出的光线都全部由所述入射面折射进入到所述透镜本体内。如此,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全部参与到照明光束中,直接避免了调焦过程中光通量的损失。
优选的,所述光源移动区间位于所述透镜本体的主光轴上。将光源移动区间设置在透镜本体的主光轴上,方便透镜本体各个配光面的设计,减小透镜结构的设计难度,也简化了透镜结构。
优选的,所述入射面包括位于所述透镜本体主光轴上的中心入射面和环绕于所述中心入射面外的第一入射面,所述中心入射面与所述出射面相对应,所述中心入射面将照射在其上的光线直接折射至所述出射面,所述第一入射面与所述反射面相对应,所述第一入射面将照射在其上的光线折射至所述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再将光线折射至所述出射面。
在本方案中,入射面分为中心入射面和第一入射面,光源发出的光线,小角度部分照射在中心入射面上,而大角度光线照射在第一入射面上,如此,将光源的小角度光线和大角度光线进行分别控制,首先是方便对光源发出光线的控制,同时,也能够提高光斑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恒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恒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60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均衡充放电退役电池储能管理装置
- 下一篇:二液型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