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型管式煤焦油预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5138.9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5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万冬冬;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作龙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C1/48 | 分类号: | C09C1/48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30 | 代理人: | 王国旭,边鹏 |
地址: | 454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型 煤焦油 预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焦油预热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高效节能型管式煤焦油预热炉。
背景技术
目前在炭黑产品时,主要是通过将煤焦油经过高温裂解反应制备得到的,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煤焦油裂解反应的效率,降低煤焦油裂解作业的能要,在煤焦油裂解之前,均需要对煤焦油进行预热处理,一方面提高煤焦油的流动性,另一方面提高煤焦油的反应初始温度,避免因煤焦油反应时因煤焦油温度过低而导致裂解反应速度下降和反应能耗增加,当前在对煤焦油进行余热时,主要是通过炭黑生产线运行时产生的余热对煤焦油进行余热,因此导致当前煤焦油预热作业对外部热源依赖性极强,虽然预热时能耗相对较小,但生产线余热回收管路等辅助设备建设成本相对较高,且结构复杂,除此之外,利用余热对煤焦油预热时,往往仅能间接对表层煤焦油直接预热,然后通过热传递实现对煤焦油整体预热,因此造成当前煤焦油余热的工作效率相对低下,不能有效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煤焦油预热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节能型管式煤焦油预热炉,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运行能耗相对较低,运行自主性较高,对外部热源依赖性较弱,一方面可有效的满足对煤焦油余热作业的需要,同时在余热的同时,还有助于增加煤焦油的流动性,提高煤焦油反应效率,另一方面设备整体运行能耗相对较低,且资源综合利用率相对较高,可有效的降低煤焦油预热作业的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效节能型管式煤焦油预热炉,包括定位底座、预热管、空气涡流管、加热辅助管、热交换管及空气增压泵,预热管、空气涡流管和空气增压泵均安装在定位底座上表面,并与定位底座上表面平行分布,预热管为空心管状结构,其两端设连接法兰,加热辅助管至少一根,嵌于预热管内并通过连接筋板与预热管内表面连接,且加热辅助管轴线与预热管轴线平行分布,加热辅助管侧表面均布若干透气孔,透气孔轴线与加热辅助管轴线相互垂直分布,加热辅助管通过透气孔与预热管相互连通,空气涡流管至少一个,与空气增压泵间通过导流管相互连通,空气涡流管的高温气体出口通过导流管与加热辅助管相互连通,热交换管至少一根,并环绕预热管轴线呈螺旋状安装在预热管外表面,加热辅助管与外部热源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空气涡流管为两个或连个以上时,则各空气涡流管均相互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热管外表面上另均布若干震荡装置,且所述的震荡装置轴线与预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热管内表面上另均布若干辅助加热装置,且各辅助加热装置均环绕预热管轴线呈螺旋状均布,所述的辅助加热装置为微波加热装置、电磁加热装置及电阻加热装置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部热源相互连通为高温液体介质、高温气体介质中的任意一种。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运行能耗相对较低,运行自主性较高,对外部热源依赖性较弱,一方面可有效的满足对煤焦油余热作业的需要,同时在余热的同时,还有助于增加煤焦油的流动性,提高煤焦油反应效率,另一方面设备整体运行能耗相对较低,且资源综合利用率相对较高,可有效的降低煤焦油预热作业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一种高效节能型管式煤焦油预热炉,包括定位底座1、预热管2、空气涡流管3、加热辅助管4、热交换管5及空气增压泵6,预热管2、空气涡流管3和空气增压泵6均安装在定位底座1上表面,并与定位底座1上表面平行分布,预热管2为空心管状结构,其两端设连接法兰7,加热辅助管4至少一根,嵌于预热管2内并通过连接筋板8与预热管2内表面连接,且加热辅助管4轴线与预热管2轴线平行分布,加热辅助管4侧表面均布若干透气孔9,透气孔9轴线与加热辅助管4轴线相互垂直分布,加热辅助管4通过透气孔9与预热管2相互连通,空气涡流管3至少一个,与空气增压泵6间通过导流管10相互连通,空气涡流管3的高温气体出口通过导流管10与加热辅助管4相互连通,热交换管5至少一根,并环绕预热管2轴线呈螺旋状安装在预热管2外表面,加热辅助管4与外部热源相互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气涡流管3为两个或连个以上时,则各空气涡流管3均相互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作龙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焦作龙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51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低液压系统节流损失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光整机液压压上控制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