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LED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4186.6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5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韦欣;张建化;陈跃;郭超;孙禹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32220 | 代理人: | 张斌 |
地址: | 22101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led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LED控制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办公室、火车站、商场等照明中可以实现节能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智能LED控制装置,属于LED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环保照明、低碳照明的理念被众多的人重视,对于照明的要求,人们逐步从传统的低效率、高散热向绿色环保、高效节能迈进。LED作为第四代绿色照明光源,因具有无污染、高光效、低能耗、寿命长的特点被人们大力推崇。一般来说LED的工作电压是2-3.6V。工作电流是0.02-0.03A。这就是说:它消耗的电能不超过0.1W。直流驱动,超低功耗,电光功率转换接近100%,相同照明效果比传统光源节能80%以上。现如今,LED已经从最初的指示灯、显示板等发展到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作、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相关设备仪器中。
现有专利号201620055294.2、201310573145.6分别公布了一种触摸式智能LED照明控制装置、家用智能LED照明控制装置,但是他们虽然以节能为目的,忽略了光源的光衰现象导致环境照明达不到合格标准要求,不能满足人们对恒照度照明的要求。并且在保证其符合过压、过流保护之外,不能防止其温度过高导致的LED烧坏以及用定时和监控人流量的方式实现LED的节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恒照度照明控制、节能照明控制、定时照明控制的智能LED照明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智能LED控制装置,包括用于监测LED灯具亮度的光照度监测模块、检测环境人员信息的红外监测模块、定时打开或者关闭的实时时钟模块、检测LED灯具温度的温度监测模块、用于驱动微控制器的电源、读取数据控制LED灯具的微控制器、驱动LED灯具的驱动电路和LED灯具;所述的光照度监测模块、红外监测模块、实时时钟模块、温度监测模块、电源分别与微控制器相连,所述的驱动电路与微控制器相连,所述的LED灯具与驱动电路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光照度监测模块采用BH1750FV型,监测LED灯具的亮度及时对光衰现象进行补偿。
优选的,所述的红外监测模块采用红外感应芯片BISSOOO1。
优选的,所述的实时时钟模块采用实时时钟芯片PCF8563。
优选的,所述的温度监测模块采用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MF58Z-3950。
优选的,所述的微控制器采用CC2350F256芯片,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模数转换,并将结果保存。
优选的,所述的LED灯具通过ZigBee无线网络接受光照度监测模块、红外监测模块、实时时钟模块、温度监测模块反应到微控制器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进行调节。
优选的,所述的电源模块采用3.3V的直流稳压电源。
优选的,所述的驱动电路采用PT4207驱动芯片,芯片内置输入电压补偿功能增加LED电流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恒照度照明控制、节能照明控制、定时照明控制的智能LED照明控制装置。该技术的应用使大型公共场所的照明更加节能化、智能化、高效化,做到真正服务人们生活。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路的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红外传感器电路;
图4是本实用新型热敏电阻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智能LED照明控制装置,包括用于监测LED灯具亮度的光照度监测模块、检测环境人员信息的红外监测模块、定时打开或者关闭的实时时钟模块、检测LED灯具温度的温度监测模块、用于驱动微控制器的电源、读取数据控制LED灯具的微控制器、驱动LED灯具的驱动电路和LED灯具;所述的光照度监测模块、红外监测模块、实时时钟模块、温度监测模块、电源分别与微控制器相连,所述的驱动电路与微控制器相连,所述的LED灯具与驱动电路相连。本装置采用ZigBee无线通讯方式网络,避免了安装不方便的问题,并且适合该系统的升级和扩展。LED灯具采用恒流式驱动方式,提高了发光亮度的稳定性,易于过压、过流、过温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41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