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外调光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2958.2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5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庞维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维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东莞恒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412 | 代理人: | 刘仰叶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调光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光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操作方便,且可根据人体动作调节的红外调光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注重生活的便利性;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不少物联网电器以及遥控电器,通过远程进行操控;灯具在使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声控、遥控等技术;但这些控制,基本上只控制灯具的通断,不能对其进行照明的调节,如果要进行照明调节,一般会采用机械式调光器,这种调节方式显然已经不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因此开发一种可以远程操作,调节方便的调光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红外调光电路,该红外调光电路可以根据人体动作,反馈控制信号,并调节灯具发光状态,操控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红外调光电路,包括:
用于驱动灯具工作的LED恒流驱动电路;
与LED恒流驱动电路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MCU;
用于感应外界环境的红外感应电路;红外感应电路包括一个红外发射管和一个光敏三极管;
MCU的一个控制端与红外发射管电连接;MCU的一个信号端与光敏三极管电连接;
控制端向红外发射管发送脉冲信号,红外发射管向外发出红外光,红外光经外界投射到光敏三极管,MCU通过信号端接收光敏三极管工作的反馈信号,并根据反馈信号控制LED恒流电路的输出电流。
进一步地,所述LED恒流驱动电路包括控制IC,控制IC型号为QX5241,控制IC的VIN端脚与CSN端脚之间设有用于检测电流的检测电路,CSN端脚与负载的输入端连接;控制IC的DRV端脚通过电阻R17与一个MOS管的G极连接;MOS管的D极通过电感L2、电感L1与负载的输出端连接;控制IC的DIM端脚通过电阻R16与MCU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子连接器,电子连接器包括可连接的接口CON1和接口CON2;接口CON2包括信号端子A、信号端子B和一个接地端子,信号端子A和信号端子B分别通过红外发射管、光敏三极管接地;接地端子接地;接口CON1包括信号端子C、信号端子D以及一个接地端子;信号端子C通过电阻R8、三极管Q2与电源VCC连接;MCU的信号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信号端子D通过电阻R15与MCU的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地,信号端子D通过电容C9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发射管和光敏三极管的配合,感应外界的动作,并向MCU反馈控制信号,MCU根据控制信号控制LED恒流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进而达到控制光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见图1,一种红外调光电路,包括:
用于驱动灯具工作的LED恒流驱动电路;
与LED恒流驱动电路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MCU;
用于感应外界环境的红外感应电路;红外感应电路包括一个红外发射管和一个光敏三极管;
MCU的一个控制端与红外发射管电连接;MCU的一个信号端与光敏三极管电连接;
控制端向红外发射管发送脉冲信号,红外发射管向外发出红外光,红外光经外界投射到光敏三极管,MCU通过信号端接收光敏三极管工作的反馈信号,并根据反馈信号控制LED恒流电路的输出电流。
本技术方案中,LED恒流驱动电路可采用现有技术,根据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调整对外的输出电流,进而达到调整灯具亮度的目的。在调光过程中,控制电路通过反馈信号来获知外界的动作。在具体工作时,红外发射管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且对着光敏三极管;光敏三极管所在的回路处于通路;信号端一直接收持续的电平;当需要控制时,通过人体动作阻断红外光,或者间隔阻断;使得光敏三极管所在回路处于阻断或间隔阻断状态,信号端的电平发生变化,MCU根据这种变化反馈,控制LED恒流驱动电路的工作状态,从而达到调光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LED恒流驱动电路包括控制IC,控制IC型号为QX5241,控制IC的VIN端脚与CSN端脚之间设有用于检测电流的检测电路,CSN端脚与负载的输入端连接;控制IC的DRV端脚通过电阻R17与一个MOS管的G极连接;MOS管的D极通过电感L2、电感L1与负载的输出端连接;控制IC的DIM端脚通过电阻R16与MCU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维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维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29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