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油气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1949.1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7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军;马玉婷;索金龙;蔡文芳;汪生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福军 |
主分类号: | E21B43/38 | 分类号: | E21B4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杨明 |
地址: | 710200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油气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井下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油藏高气油比区域,在采油工作中,气体和油的混合物的压力随着采油工作的进行而降低,气体更易析出,气体对抽油泵的影响大,使得抽油泵效低,达不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现有防气工具只有油气置换腔,只是单一的置换、排气,防气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下油气分离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井下油气分离器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井下油气分离器,包括内筒、外筒和破泡装置,内筒设于外筒之中,内筒与外筒形成分离腔;
外筒一端设有吸入孔,外筒中设有破泡装置,内筒与吸入孔分设于破泡装置两端,破泡装置上设有破泡孔和破泡齿;
内筒远离破泡装置的一端设有内筒开口,外筒上设有与内筒开口对应的外筒开口;
外筒设有外进液口,内筒设有内进液口,外进液口与内进液口对应以连通内筒内部和外筒外部;
外筒的柱面上设有逸出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破泡齿设于破泡孔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破泡孔边缘设有多个破泡齿。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内筒远离内筒开口的一端包括大径半筒和小径半筒,大径半筒为半圆柱筒体,小径半筒为半圆柱筒体,大径半筒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抵接,大径半筒与小径半筒封闭相连以使内筒内部与外筒内部分隔。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井下油气分离器还包括螺旋板,螺旋板设于分离腔中并分别与外筒的内壁和内筒的外壁相连,螺旋板在井下油气分离器轴向方向上位于逸出孔与破泡装置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井下油气分离器还包括撞击板,撞击板包括多个撞击条,撞击条间隔分布,撞击板在井下油气分离器轴向方向上位于逸出孔与破泡装置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撞击板置于分离腔中,撞击板一端与外筒内壁相连,撞击板另一端与内筒外壁分离,撞击板的厚度方向平行于内筒的横截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包括多个撞击板,多个撞击板在圆周均匀分布。
一种井下油气分离器,包括内筒、外筒、螺旋板、撞击板和破泡装置,内筒设于外筒之中,内筒与外筒形成分离腔;
外筒一端设有吸入孔,外筒中设有破泡装置,内筒与吸入孔分设于破泡装置两端,破泡装置上设有破泡孔和破泡齿;
内筒远离破泡装置的一端设有内筒开口,外筒上设有与内筒开口对应的外筒开口;
外筒设有外进液口,内筒设有内进液口,外进液口与内进液口对应以连通内筒内部,以使内筒内部与外界连通,且使内筒内部与外筒内部分隔;
外筒的柱面上设有逸出孔;
螺旋板设于分离腔中并分别与外筒的内壁和内筒的外壁相连,螺旋板在井下油气分离器轴向方向上位于逸出孔与破泡装置之间;
井下油气分离器还包括撞击板,撞击板包括多个撞击条,撞击条间隔分布,撞击板在井下油气分离器轴向方向上位于逸出孔与破泡装置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外进液口和内进液口所在的一端包括大径半筒和小径半筒,大径半筒与小径半筒均为半圆柱筒体;
大径半筒设于外筒,小径半筒设于内筒,大径半筒与小径半筒轴向封闭相连并形成与内筒内部连通的空间;
大径半筒上设有进液孔,进液孔一端贯通至井下油气分离器外侧,进液孔另一端贯通至内筒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井下油气分离器,使用时,由于封隔器的座封作用,井下油气混合物只能沿着设计的流道首先进入破泡装置,破泡装置使气液混合物中的气泡破裂,之后液和气同时进入螺旋板,由于流道限制,旋转并上升,形成较大离心力,之后以较大的离心力撞击撞击条,最后由逸出孔到达油套环形空间,由于重力作用充分分离气体和液体,液体从下部内筒进口进入,由于气体的分离减少了气体对抽油泵的影响,进而提高抽油泵的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下油气分离器将分离器和井筒之间的整个环形区域作为气体流出井筒中的通道,保证了气体分离的空间充足,尤其适用于高气油比的地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福军,未经李福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19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包发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测井绞车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