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烟无焰式安全型训练用爆震弹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1073.0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9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汪送;战仁军;马永忠;张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B8/00 | 分类号: | F42B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8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烟 无焰式 安全 训练 用爆震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致命弹药技术领域,具体为无烟无焰式安全型训练用爆震弹。
背景技术
爆震弹是利用爆炸时产生的巨响,使有生目标双耳暂时失听、行动迟缓、产生惧怕的一种非致命弹药。目前,手投爆震弹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击针刺燃点火管的火帽,引燃延期药,延期管发火,点燃弹体内的闪光剂,闪光剂爆炸,产生强烈声响和眩目闪光。为提高爆震弹的战术应用效果,促使爆震弹尽快形成战斗力,需要不断开展人装结合训练,这样就必然要消耗大量的爆震弹,一来训练成本较高,二来对环境易造成污染破坏(主要是噪声污染和烟尘污染),易引发驻地群众的不满。为提高训练水平,当前主要的做法有两种,一是使用过期不久或者即将过期的废旧爆震弹,这种废旧弹药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弹药的综合性能下降,易出现提前引爆或哑火现象,可能对人员造成不可预测的意外伤害;二是使用橡胶仿真训练弹,这种弹虽然不会造成安全事故,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但是橡胶仿真弹不是真的弹药,不会出现爆震弹实弹使用时应有的响声和闪光,使用者无法感受到这些现象,就不可能适应实战时外部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不敢、不会使用实弹的情况,从而达不到实战化训练要求,无法提高部队战斗力。因此,设计和开发一种安全可靠的、贴近实战的、可重复使用的、无烟无焰式安全型训练用爆震弹就显得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无烟无焰式安全型训练用爆震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训练成本高、环境污染大、安全性能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无烟无焰式安全型训练用爆震弹,下弹体、缓冲橡胶底座、上弹体、爆裂隔膜盖、CO2高压气瓶、阀弹簧、击针、可移动紧固阀体、螺钉、挡座、凸起块、阳螺纹、阴螺纹、流量调节螺钉、保险柄、卡扣块、O形环、卡洞、凹槽、保险夹,所述缓冲橡胶底座封闭在下弹体的底部,所述上弹体设置在下弹体的上部,所述上弹体的上部设置爆裂隔膜盖,所述CO2高压气瓶设置在下弹体的空腔内壁中,所述阀弹簧位于可移动紧固阀体的右侧底部,所述击针设置在CO2高压气瓶的上侧,且击针的左侧套在可移动紧固阀体的套杆上,所述保险夹卡在上弹体两侧的卡洞中,挡座固定在击针的左侧,所述凸起块设置在下弹体的内壁两侧,且凸起块刚好卡扣在上弹体两侧的两个凸槽中,所述阳螺纹和阴螺纹分别设置在上弹体的底部和下弹体上侧内部,所述保险夹包围上弹体并且通过重叠延伸部与保险柄重叠,所述卡扣块位于上弹体的上部内壁两侧,所述O形环将爆裂隔膜盖密封在阀体的上部,且O形环将下弹体密封在上弹体的下部。
优选的,所述上弹体包含可移动紧固阀体,可移动紧固阀体中具有凹部以在其中容纳紧固环。
优选的,所述爆裂隔膜盖为柔性材料物质。
优选的,所述击针为右侧带斜坡,左侧带套洞的几何体,针为凌锥,顶部设有排气孔。
优选的,所述保险夹上的中间存在拉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无烟无焰式安全型训练用爆震弹采用CO2高压气体作为喷射动力,没有采用火药气体,因此整个投弹过程不会产生烟雾和火焰,爆裂隔膜盖为柔性材料物质,训练过程不会出现污染环境的烟尘,不会引发火灾,也不会出现破片伤人,但因为也会产生一定的爆破声,能起到一定的威慑效果,训练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烟无焰式安全型训练用爆震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烟无焰式安全型训练用爆震弹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烟无焰式安全型训练用爆震弹的击针7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下弹体1、缓冲橡胶底座2、上弹体3、爆裂隔膜盖4、CO2高压气瓶5、阀弹簧6、击针7、可移动紧固阀体8、螺钉9、挡座10、凸起块11、阳螺纹12、阴螺纹13、流量调节螺钉14、保险柄15、卡扣块16、O形环17、卡洞18、凹槽19、保险夹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具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10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辣酱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香菇酱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