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马达式电子锁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0035.3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1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长荣 |
主分类号: | E05B47/02 | 分类号: | E05B47/02;E05B15/00;E05B65/5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电子锁 | ||
技术领域
本新型为提供一种马达式电子锁,尤指一种可免除马达行程的多余体积、简缩整体结构体积,同时提升锁具作动速度的马达式电子锁。
背景技术
按,锁具安装于门板上可对于门板加以锁定,而为室内安全防护所必备的装置。常见的锁具形态,系包含外锁具、内锁具及锁栓的组合设置等手动方式操作者,其于光线昏暗处常无法正确插设锁合,而有因时因地所不宜之处。
而自动控制的马达式电子锁,因为锁舌的行程动作皆由电子控制,且为固定轨迹,而无上述手动锁具的问题。马达式电子锁用于门柜锁片时,通常系埋设于门板当中,并于对应锁孔处开设一供锁舌伸出的开口,以进行锁舌与锁孔的结合卡固。
然上述马达式电子锁于使用时,为确实存在下列问题与缺失尚待改进:
一、锁舌进行伸缩动作的动力来源,一般为马达所带动之螺杆,当马达转动时螺杆便渐渐延展凸伸,以慢慢推抵锁舌向外伸出。而此推抵动作,需要提供螺杆伸展行程所需的空间,故造成锁具体积可缩小的空间有限,但该空间平时并无其他作用,非常浪费空间。
二、锁具的马达只要能推动锁舌即可,故一般为低功率马达,换言之其转速较慢,而小体积的锁具对应使用的马达螺杆的螺距也小,致使马达需转动至少数秒后才能完全推出锁舌,使得开锁解锁动作都非常缓慢。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新型的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者。
实用新型内容
故,本新型的申请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免除马达行程的多余体积、简缩整体结构体积,同时提升锁具作动速度的马达式电子锁的新型专利者。
本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马达施力方向,大幅缩小电子锁所需的空间体积。
本新型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传动齿轮与弹性组件之特殊结构,将马达的扭力转变为锁舌本体的动力。
为达上述目的,本新型的结构包括:一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上枢设有一蜗杆部,且该蜗杆部啮合有一传动齿轮组,该传动齿轮组背离该蜗杆部一侧则啮合有一连动齿轮,该连动齿轮系包含一定位轴孔、一形成于该定位轴孔一侧的扇形啮齿部、一形成于该定位轴孔背离该扇形啮齿部一侧的连结部、及至少一形成于该连结部上的抵持部,并于该定位轴孔的轴杆上套设至少一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系包含一套环部、一形成于该套环部一侧的推杆部、及至少一形成于该套环部背离该推杆部一端的受力部,系选择性受该抵持部推抵,再于该连动齿轮一侧活动设置一锁舌本体,系藉该推杆部的摆动选择性闭锁;俾当用户将本新型运用于门柜电子锁时,同样利用驱动马达带动锁舌本体凸伸卡合,但过程中改由蜗杆部带动传动齿轮组旋转,进而带动扇形啮齿部旋转,使连动齿轮以定位轴孔为轴心转动,并连动抵持部推抵弹性组件的受力部,且弹性组件同样藉由套环部枢设于轴杆上,而得以令推杆部同步摆动进而推动锁舌本体。
藉由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马达式电子锁所存在的结构体积过大且有多余空间、及锁舌动作缓慢等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
图2是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新型连动齿轮的立体图;
图4是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5是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6是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三);
图7是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8是本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系为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分解图及连动齿轮的立体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新型包括:
一驱动马达1;
一枢设于该驱动马达1上的蜗杆部11;
一啮合于该蜗杆部11的传动齿轮组2;
一啮合于该传动齿轮组2背离该蜗杆部11一侧的连动齿轮3,该连动齿轮3系包含一定位轴孔31、一形成于该定位轴孔31一侧的扇形啮齿部32、一形成于该定位轴孔31背离该扇形啮齿部32一侧的连结部33、及至少一形成于该连结部33上的抵持部34,其中该扇形啮齿部32系以定位轴孔31为圆心,并界定形成有一圆心角θ,该圆心角θ之角度大小为45度至135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长荣,未经张长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00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